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2016-04-20 01:20李丹旸
2016年7期
关键词:电子货币乘数供应量

李丹旸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子支付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低成本性使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现金的取代影响了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进而引起了货币供应的变化。本文站在定性、定量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在电子货币盛行的今天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发展;货币供给

一、相关概念

(一)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一般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模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作用,货币供应模型可以表示为: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货币基础(Ms=mB)

货币供应量只接受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两个因素的制约,则这两个因素又分别受其他若干因素的约束。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组成,即:B=R+C

货币乘数模型:M=Ms/BC+D=m1(C+R)

所以m1=(C+D)/(C+R)=(c+1)/(c+r+e+t)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会靠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基础货币数量,或者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的供给量。但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由于现金存款的减少,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被取代。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尚未提取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货币是中央银行对调整准备金率职能的一种弱化。其次,商业银行持有的电子货币及其衍生品也不用缴纳准备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进而使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政策作用下降。

电子货币主要通过对基础货币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来改变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首先,当电子货币作为新的货币形式进入到基础货币行列时,基础货币虚拟化,在银行准备金的总额不变时,基础货币下降。电子货币使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加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电子货币对流通现金的取代同时也使现金漏损率下降。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模型的研究,现金漏损率的下降会导致货币乘数的上升,进而引发货币供应量的上升。

电子货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准备金的减少,使银行少留存一部分没有盈利性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应用于贷款和投资,资金就会增加,派生存款也应运而生。从货币供应量模型可以看出,派生存款的上升会使货币乘数增大,也能得到货币供应量增大的结论。

电子货币的逐渐盛行使人们手中现金减少,存款增多。而定期存款的限制使得利于变通的活期存款出现更大程度的增加。这就使得非交易存款比率降低,货币乘数升高。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实证分析解释

为了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分析,必须对其货币供应量以及电子货币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首先要解释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间的关系,我们可获得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数据作为自变量,获得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的数据作为因变量。最后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现金漏损率即流通中的通货与活期存款之比c=C/D。现金漏损率下降,流通中的现金减少,那么商业银行可减少超额准备金数量,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上升。电子货币使用率u是银行卡交易额E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电子货币使用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越广,增强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但现金增加却又使商业银行需要支付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乘数下降。于是货币乘数并不是随着电子货币使用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而作为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人们手中现金的减少使得活期存款数量增加,非交易存款比率降低同样可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首先可以利用t统计量对变量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确定其有相关关系后再做下一步数据整合。再由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最后,选取上两组检验中既具有相关关系又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对回归后得出的F值进行临界比较,做出最后的结论推导。

四、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分析

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货币政策是以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

在电子货币流通环境下,利率形成机制变得更加复杂。首先电子货币将流通中的通货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也大大加快。市场中的现金交易需求下降,电子货币在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作用也会使货币需求发生波动。货币需求波动会对利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利率变动反过来又加剧了货币需求波动。这种互相影响的后果使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减弱。

电子货币从根本上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一方面它使流通中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货币构成的复杂性,货币构成的衡量尺度变得模糊不清,减弱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可测性。

电子货币的发行途径广,也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一大挑战。央行失去了唯一发行人的地位,可能导致中央银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进而减弱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同样,电子货币对一般性政策工具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电子货币可以由商业银行发行,并且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有准备要求的储蓄。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政策作用削弱。对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工具影响也大大减弱。

五、电子货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货币支付环境不够完善

由于电子货币是运用数据电文在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中,其支付活动都是以电子化方法完成。因此,在保证资金安全、维护银行及客户在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方面,安全的支付环境变得及其重要。而当前的电子货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使用电子货币的手续费以及电子化的操作风险是电子货币发展所必须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二)电子货币会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唯一拥有货币发行权的机构,它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和控制不仅体现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铸币税收入作为中央银行的收入之一,它在支付中央银行的运营费用后,剩余收入则上缴国库,对社会经济繁荣也就同样具有间接影响。电子货币在我国还未确立发行主体,因此即使是一般的公司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不仅如此,电子货币还会驱逐市场上的部分流通纸币,大大减少中央银行对纸币的发行量,最终导致铸币税流失,进而降低收入。

(三)电子货币使得央行监管变得复杂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货币的兴起,外国资金可以更加容易地通过电子货币的形式进入中国。这就使中央银行的监管变得复杂起来。另外,网络的广泛应用,数据的快速传递,电子货币的匿名性和数字化都让反洗钱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电子货币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达成交易,并且巨大的网络范围使得监管变得如同大海捞针。另一方面,失去了国界的限制,反洗钱监控又多了一道障碍。因此,央行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协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制度,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会受到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且更加有利的打击洗钱行为。

参考文献:

[1] 姬莹.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4年第6期.

[2] 鲁飞兰.电子货币的反战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D].万方数据,2015年.

[3]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4] 靳超,冷燕华.电子化货币、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J].上海金融,2004.

[5] 杜佳.货币金融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乘数供应量
看错了数字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
理性认知西藏投资乘数小于1问题:以1996—2014年为例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
Lagrange乘数法的部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