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赛
摘 要: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和心理,但是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以帮助老百姓认识、认清当代流行文化的根源、提高老百姓的鉴赏鉴别能力,同时有利于正确引导流行文化对老百姓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流行文化;娱乐化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在实践中给予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让它可以为广大老百姓理解、接受、运用。我国领导人胡锦涛曾经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领导人习近平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中的“通俗化”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普通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大众话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中的 “具体化”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要结合了中国的实情,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中的“生活化”是指马克思理论要走进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为现实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只有为老百姓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解析
流行文化是老百姓参与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当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中国当代的流行文化借助电视、电影、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媒介工具传播对社会产生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流行文化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具体大众文化形式表现为流行歌曲、小说、电影、服饰、电视剧电视节目等等多种形式。这些流行于当今中国的流行文化大多有如下特征:生产生存周期短、成本低、复制效率高、颠覆意义与传统,重新建构文化格局,商业化运作更为完善,文化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审美多元等等特点。例如20世纪90 年代末期, “还珠格格”、“乡村爱情”这样娱乐消遣性质的电视剧风行中国大地, “幸运52”、“快乐大本营”这样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也红透大江南北,“超级女声”之类全民歌唱选秀节目更是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娱乐节目用轻松简单的风格表现出令人兴奋而又刺激的视听感觉。电影方面,诸多电影制作的不得不考虑市场的票房和观众的口味,于是偶像明星的选择、使用当红巨星成为当前电影制作的大趋势,例如《无极》、《赤壁》等等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了韩日港台偶像明星。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分析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根源及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解读当前我国流行文化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由于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反映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能够为多数人消费,文化就是多数人创造并为多数人服务的大众文化。比如当前的电视歌唱、舞蹈、小品选秀节目,是社会大众自己生产打造的反映当代大众一般形象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借助当代电视、网络媒介在社会传播。选秀文化是来自于社会大众,反映大众本来面貌又为大众消费的流行文化。
我国目前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在劳动之余老百姓自然把娱乐、 休闲和工作、 家庭共同当成了他们的生活重心,此时娱人娱己的文化产业顺势发展,正是迎合大众的情感需求。而电视是我国比较普遍的媒介之一,因此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更是吸引老百姓眼球的焦点,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另外马克思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告诉我们流行文化既是来源自大众也反映了大众的需要和状况,当时也会作用于大众。比如《超级女声》、《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等节目播放后,中国掀起一股掀起一股平民娱乐化的风潮,很多原来默默无闻的平民歌手有了通过各种电视节目提升自己技艺、出名获利的风潮,这就是对人的反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导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实践
(一)用马克思主义提高老百姓大众文化鉴别能力
尽管当前的流行文化是大众意志力的体现,但是这些流行文化并不是完全有益处的,例如现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把慈禧、袁世凯等人物进行美化,严重扭曲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目前很多电视剧不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宫廷生活,而是用导演、编剧自身的眼光,为了满足观众猎奇的胃口严重歪曲了历史。老百姓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革命的理论的支撑下,对当前的流行文化有正确的解读能力和选择能力,才不会盲信电视剧的情节。
(二)用马克思主义指引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代我国的流行文化既反映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同时又对大众的价值观有所引导和影响。电视节目、连续剧、电影、报纸各种媒介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导向能力,马克思曾曾经指出:“报刊最适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研究变革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意志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经管当代的舆论媒体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其舆论能力的本质没有改变,虽然舆论对老百姓的行为影响不是强制性的,但是这种力量并不低于法律。马克思认为舆论就是“另一种法庭”。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反对虚假新闻、颠倒是非、虚假产品广告,反对见利忘义、没有伦理道德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平等相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树立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更要反对把严肃的新闻娱乐化、低俗化,把正面历史人物妖魔化,把反面人物正面化、人性化错误价值取向占领我们的大众流行文化,把大众引导向节俭朴素、发奋图强、敬业爱国等等具有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结语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和心理,但是当代的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以帮助老百姓认识、认清当代流行文化的根源、提高老百姓的鉴赏鉴别能力,同时有利于正确引导流行文化对老百姓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向。
参考文献:
[1] 赵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08,07:31-35.
[2] 刘建军.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8,07:25-30.
[3] 何怀远.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3:15-18.
[4] 张志军,黄金辉. 消费主义文化滥觞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转型[J]. 求索,2012,11:139-141.
[5] 张静,吴荣生. 文化形态嬗变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J]. 理论学刊,2010,06:8-13+127.
[6] 王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流文化热点培育[J]. 广西社会科学,2011,0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