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微课应用的思考

2016-04-20 08:21于昕南京市钟英中学江苏南京210006
化学教与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实验

于昕(南京市钟英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6)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微课应用的思考

于昕
(南京市钟英中学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微课制作和应用,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心得和疑惑。

关键词:实验;微课;初中化学

微课在互联网和多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以下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的微课制作和应用过程为例,谈谈对初中化学中有关微课的应用的优点和不足的思考。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探究反应物是否被消耗(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和“探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设计实验,利用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通过习题巩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实验准备]

1.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酚酞试液、BaCl2溶液。

2.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软塑料瓶、集气瓶、烧杯。

[教学流程]

发现问题:CO2通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

提出假设:CO2和NaOH反应,但现象不明显

设计实验:1.探究反应物是否被消耗(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a.趣味实验:请君入瓮。

b.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NaOH溶液,并做对比实验。

设计实验:2.探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方案一: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样,加入Ca(OH)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三:取样,加入BaCl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优点:

一、内容精炼,有效直击重点

微课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微”。这个“微”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缩短(一般6到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更体现在对化学教学中重难点的浓缩与突出。这样课堂上才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我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和检验生成物这两方面进行思考。微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进行了学科综合训练。实际应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当再次回归到课堂现场教学时,学生对重难点把握已相对到位,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教学,可以重点重播

在微课中加入各种现象有趣的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传统教学中,各种形式的化学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环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有些化学实验耗费的时间较长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不仅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让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原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促进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旦遇到重难点或不易观察清楚的,还可以反复重播,仔细观察,加深理解。

微课设计中涉及到7个演示实验,其中“请君入瓮”的实验,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小于装置外,煮熟的鸡蛋掉入瓶内,耗时约2分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快进”处理加上时间节点在屏幕上的显示,达到清晰快捷展示实验现象的目的,有效节约教学时间。

三、精选习题,有效反馈训练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也包括了与该教学“微视频”内容相配套的“微说明”、“微课件”、“微习题”、“微解答”、“微总结”等内容;与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就是在这些基础上继承、发扬起来的一种全新教学资源。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配套设计了一份练习资料,内容为微视频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与拓展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套有的放矢的资料对于学生的课前自学很有帮助。

通过本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微课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但同时,也生出了几点疑惑,在以后的微课教学中需继续探究:

一、如何有效地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和思考空间?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理科,学生对学科知识系统认识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微课”视频时间短,教学内容有限,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乏完整性的认识。且由于微视频教学时间很短,过程中无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去进行实验设计,而更多的变成被动地接受,违背了调动主观能动性和激发探究热情的初衷。

以本节课为例:学生看完微课就能很好地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了吗?微课中涉及到的七个化学实验,时间紧凑,学生事实上很难通过自主思考去体会设计原理,而更多变为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复制教师的思维,无法真的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二、如何有效地保障知识教授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教师的启发、设问、提问、解答和学生的回答、讨论、练习、反馈等互动环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微课”仅仅通过学生和视频间的交流完成教学活动,显得有些枯燥乏味。缺乏师生的互动和教学反馈,类似于灌输式教学,效果恐怕也会打个折扣。

以本节课为例:学生坐在电脑前将微课视频安安静静看完并完成配套习题,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效率”似乎是提高了,但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师生交互配合、交流沟通的教学模式相比,还是缺乏了一些生命力。

三、实验视频能否有效代替动手实验?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一些实验确实只有当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闻气味,观察颜色变化等等。如果用视频完全代替了各类实验,无疑是将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学生忽略了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动手能力也可能越来越差,且久而久之,很可能就认为实验是个可做可不做,看懂就行的环节。这样也就违背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内涵。

综上所述,我认为“微课”教学可以成为普通教育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成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与现有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彼此补充。对于“微课”这种新兴事物,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回避不足,让它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隋旭东.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李学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考试周刊,2014,(41)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1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微课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