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郭文龙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株洲 412000)
【关键词】脓毒症;解毒化瘀汤;大承气汤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理研究表明,脓毒症时凝血级联反应激活造成微血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加重及多器官灌注障碍;凝血过程又可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凝血系统与炎症二者相互影响,贯穿脓毒症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脓毒症疾病进展及预后[1]。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省省直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中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统原发病或累及血液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各种疾病终末阶段患者;治疗未超过48 h死亡或出院者视为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
分组:按患者住院先后顺序排序,采用SPSS16.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42~79岁,平均(58.6±12.5)岁;原发病:肺部感染11例,腹膜炎感染9例,肠道感染7例,胰腺炎5例,有机磷中毒3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4~78岁,平均(59.5±12.8)岁;原发病:肺部感染12例,腹膜炎感染10例,肠道感染7例,胰腺炎4例,有机磷中毒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70例患者均同时给予抗生素、免疫调节剂、肝素抗凝、器官功能支持及保护等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自拟中药解毒化瘀汤治疗,方药如下:党参10 g,黄芪30 g,女贞子10 g,黄芩10 g,黄柏10 g,当归15 g,熟地黄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中药每日1剂,水煎后取药液200 mL分早晚2次鼻饲;同时予以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大黄(后下)10 g,厚朴10 g,枳实5 g,芒硝5 g。每日1次,每次取药液50 mL,保留灌肠0.5 h。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 d测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等的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 d的死亡率。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完7 d的治疗,无中途退出或死亡病例。治疗后30 d时,观察组患者死亡人数达到6例,病死率达到17.1%(6/35),低于对照组的31.4%(1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T、APTT和D -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FIB则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PT、APTT和D -二聚体均值低于对照组,但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对比±s)
结论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暂不十分清楚,以往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细菌或(和)内毒素移位、炎症通路激活、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基因多态性等有关[3]。根据其病理形态表现为大量微血栓的形成。笔者认为,脓毒症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是各个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因此,西医学多主张采用肝素等抗血凝药物疏通血管,保证微循环通畅,但疗效有限。
中医无脓毒症这一病名,但根据微循环障碍这一现象,可将其归属于血瘀证。患者温热病邪热炽盛,热入营血,与血瘀结;或因创伤导致气血虚损,不能充盈脉道,血行缓慢而挟瘀;各种原因导致气血失调,血流瘀滞,邪毒内盛。治疗当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根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一中医理论,笔者自拟解毒化瘀汤中应用党参、黄芪、女贞子补气行血、滋阴益气;黄芩、黄柏清热解毒;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理气祛瘀。结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更可泄热通便,使热毒从下而泄。内外兼治,共奏补气、解毒、化瘀之效。现代研究亦表明,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加快胃肠蠕动,改善肠黏膜微循环,抑制脓毒症病情的发展;还能抑制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减少内毒素吸收[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中药解毒化瘀汤口服,同时予以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中医药对本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肖启彰.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58-158,159.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委员会.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4):194-197.
[3]李淑芳,熊旭东.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7-1119.
[4]刘佳丽,常毓颖.大承气汤治疗严重脓毒症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1):99-100.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