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很多中高档题来源于课本的主干知识或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应用,考生能否跳出思维的枷锁,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搭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15年中考结束后,笔者调查了解了本地区考生对淄博市中考数学试题的解答情况,部分考生(包括一些优等生)对第24题的解答陷入了“误区”,走了很多弯路.下面,笔者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学校数学教研组老师的研讨情况,来谈一谈对题目的一些粗浅认识.
两步,但实际上这两步并没有层进的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只要找到第(1)步的求解思路,第二步也就迎刃而解.在初中阶段求三角函数,需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本题的求解关键就是怎样构造直角三角形.部分考生没有解题思路的情况下,选择了特殊值法,取P为弧BC的中点,则tan∠APB=tan∠DPC,(这样可以求出答案,但解答题是不能够用特殊值法的),还有部分优等生在构造直角三角形时,走了“弯路”,思路是:如图2,过B作BE⊥PA,与PA相交于点E,过C作CF⊥PD与PD相交于点F,过P点作PG⊥BC于点G,设PB=a,PC=b,利用面积相等最终求出了结果.解题方法符合常规的思路,但解题的过程,特别是计算量十分繁琐.
为此,笔者组织学校数学组的教师对本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寻找突破口,另辟蹊径,进而揣测命题人的意图,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教学.3合作探究平行解惑
常规的思路就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正切值,过B作BE⊥PA,显然不是好办法,思路繁琐的情况下,怎样另辟蹊径呢?BC是⊙O的直径,则∠BPC=90°,利用平行线也可以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探讨研究很快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在解题方法的探究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集体的智慧,展露光芒.
4.1挖掘基本知识的潜在能量整合教材
教学中,要深挖知识的内部联系,让学生的思维渐渐开阔,在不自觉中提高数学能力,进而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无穷乐趣.像如本文中的题目,取材于教材中圆、三角函数的知识,隐含平行线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都是教材中基本的主干知识点,在实际的求解中,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在考场中能否准确把握题意,取决于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教师的引领直接影响学生理解程度的深浅.因此,教师只有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读教材,切实的把握教材、整合教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引领学生“跳出教材”;教师只有根据教情、学情,切合实际的展开探究,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个人特色的钻研教材的道路.如何挖掘出隐藏在基础知识“内部”的潜在能量,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养成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数学教育者追求的永恒主题.
4.2常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走出思维定式
华罗庚曾多次强调在数学学习中“书要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一方面让我们整体的理解数学,另一方面让我们抓住数学的本质,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教师有时往往因为自己的经验,把自己束缚于思维的局限中,久久不能够换另一种思路去考虑问题,总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困惑,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能走出思维定式的“泥潭”.因此,教师首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引领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困惑.本文中的题目,学生通过常规的思路,过点B作BE⊥PA,使问题变得复杂,如果换一个角度,过点B作BE⊥PB,同样构造了直角三角形,而且出现了直线平行,问题迎刃而解.
4.3注重教师的教研注重方法的优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往往单从一个具体的题目去分析,就题论题,充其量是解决了一个问题,题目的内在价值将囿于一域,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也就难以实现.教师只有立足于题目的基础之上,浓厚教师之间集体教研的氛围,深挖题目内在的能量,才能释放题目的最大能量,才能从一棵树上看到别样的美丽风景,从一粒沙里发现闪光的灵魂,才能够做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打开多扇窗,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知道数学探究的广阔.
有时候,一些怪癖的解题思路,尽管也能够求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即使教师讲解的很透彻,学生理解的也是一塌糊涂,方法的优化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展示给学生的方法应立足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学生解题素养的提升;立足于学生上课听得懂,解题时用的上,在考试中能够屡战屡胜的自然解法.知识要靠解题来巩固,能力要靠解题来培养,一些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解题会更加迅速、更加牢固.
4.4注重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
利用构造平行线,解决了一道中考的压轴题,如果缺乏平行线的灵活运用能力,数学模型的运用意识不强,就可能走很多的“弯路”.平行线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在教材中就利用作平行线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特别是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首先学习的就是一个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在日常练习中,平行线的用处也很多,像平行线间的面积相等(详见文[1])、通过平行线构造全等(相似)三角形等.
相信,广大一线教师经历课桌前的沉思,课堂的反复历练和课业之余的借鉴,会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近.探究教材中的基本“等积体”[J].中学数学杂志,2012(10):29
作者简介崔春近,男,1979年10月生,中学一级教师,全国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山东省骨干教师、山东省网络研修市级专家、淄博市优秀教师.多次获市、县讲课一等奖,有50余篇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