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娟
1 记录表格的引领作用
在5年级的实验教学中,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讨论写出实验计划,学生经常是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这时,就可以从书中出示的实验记录表入手,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计划。如5年级上册的《光》单元中的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中,在学生做实验计划时,借助实验记录表就能完成了,见表1。
在看到这个记录表之前,学生只知道要比较各种颜色的纸的吸热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去比较,凭什么去比较。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看这个记录表:从这个记录表的竖列来看,“黑色、粉色、白纸”应该是一样种类的纸,或卡纸之类的,铝箔纸是一类,黑色蜡光纸与黑色纸是来比较的;从横行来看,知道在每隔2 min都要观察记录1次。这样,他们就心里有数了,也可以完成实验计划了。
5年级下册《浮力》单元中《浮力》这个内容中,要求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其中之一是测出同一泡沫塑料块在浸入水中不同程度时受到的浮力,如果没有这个记录表(见表2)的指引,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在这个记录表表头的末处有“自重:N”,这里就告诉学生首先要测出这块泡沫块的自身重量,再去进行下面的实验。在这个记录表里,要测出的数据是“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而浮力是根据公式“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来的。
5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中,要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在看了这个实验记录表(见表3)后,让学生讨论出“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度)”如何来改变,把这其中的“变”与“不变”找出来,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
教材中的实验记录表指导着学生如何做出实验计划,如何去操作实验,要做哪些记录,也就是把一个实验分解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理清了思路,有目的地去做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记录表格的呈现作用
记录表固名思义,是用来记录的。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和数据,当时会记得很清楚,但过一会儿就有点混淆不清了,或是根本记不住了。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形式有文字的,有表格的,也可以画图来显示。
在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中(见表4),有空气中的重力,有水中的重力,有排开的水量。浮力大小是根据浮力公式(浮力=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计算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实验记录表,这几项的数据,学生是不可能都在头脑中记得很清楚的。有了这个实验记录表,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3 记录表格的论据作用
在学生的记忆中,一个实验结论可能会记得很牢,但对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得并不清晰,有的学生甚至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记忆。在有需要时,说起曾经做过的实验,看看记录,如同情景再现。记录表格的作用就是记录事实,让学生根据事实说话。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每个实验记录都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在有了完整的记录后,学生要根据这个记录来归纳出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表5中的数据发现:物体重,摩擦力;物体轻,摩擦力。就很简单地有了科学的结论,也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的科学态度。
4 记录表格的评价作用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将本组的记录展现出来,让大家根据所做的记录来归纳结论。有时,有的小组其他的几个组的实验数据或现象会相矛盾,或规律不一致时,就会让学生产生质疑,就会究其原因,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就可以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进行评价,或是发现其他的原因等。
表6、7是光的强弱实验中1个班2个组的实验记录,从这2个实验记录表中发现:①两个组镜子的温度不一样,这个问题教师做了解释,是因为各个温度计的灵敏度不一样,所以刚开始的温度稍有差别;②前一组的1面和2面镜子的温度是一样的,这个组的学生连忙解释说,拿第2面镜子的同学总是晃来晃去的,所以出现了这个结果。这样一解释,学生就都明白了。
这样,使学生知道,如果操作上稍有失误,就可能得不到科学的数据,明白了规范进行操作是多么重要,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记录表格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弄懂实验记录表,放大它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时,有路可走,有话可说,有据可依。让学生在“理清思路,做做实验,记录实验,说说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使自己学会科学地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确立尊重事实的重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