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大数据“肩膀”上创新

2016-04-19 18:38侯瑞
信息化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肩膀痛点

侯瑞

2015年,被称之为“创业创新年”。这一年里,人们创业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小企业家创新、大学生创业,不少人甚至只是带着自己的梦想,就开始勇闯天涯。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的创业创新大潮中,却也有不少人带着自己的创意刚刚“冒头”,就被“拍死在沙滩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上海市信息学会会长、著名大数据分析专家黄晖先生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创新都缺乏社会基础,而这个基础则需要由大数据来支持。

月前,在中国·江苏第二届大数据高峰论坛上,黄晖通过讲述两位在大数据和创新方面的“牛人”经历,为我们解读了大数据与创新之间的秘密。

第一位牛人:Elon Musk

说到创新,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一位创新“牛人”—— Elon Musk。Elon Musk出生于1971年的南非,是美国包括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在内,最受欢迎的三大企业家之一。10岁开始学电脑的他,在12岁那年就通过做游戏Blastar赚了500美元。后来, Musk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因为硅谷精神所感,提前离开学校去申请工作职位,但并没有成功。为此,他一气之下和自己的兄弟开始创业。

1995年,Elon Musk创立了zip2,这是一家类似大众点评的网上宣传评论公司。几年之后,zip2被康柏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1999年,Musk创立X公司在线支付,这家公司在2001年改名,就是现在世界知名的PayPal。2002年,ebay以15亿美元收购了PayPal,而当时Musk只有31岁。之后,他开始进军太空旅游,并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支持。2004年,Musk再次开始了创新,成立了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Tesla。除此之外,他还投资了太阳能公司,做太阳能板。最近,Musk开始关注交通行业,希望建立一个真空管道,让“第五种交通工具”像子弹一样在其中飞驰,创造超越中国高铁的交通工具。据说这个创想已经在今年开始实验。

面对这位牛人的履历,我们在惊讶赞叹之余,其实不难发现,Musk的创意都是立足于解决当时美国社会的“痛点”。黄晖认为,创新不是鼓励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是为解决社会问题、社会痛点而生的。因此,在中国,想要创新,应该先来看看我国的“痛点”都有哪些。

这其实不难发现。比如,在中国的400多个地级城市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在极力拓展地面和地下交通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将出行方式延展到空中?黄晖就提出了个人飞行器的想法。这个听起来类似哆啦A梦中竹蜻蜓的小小飞行器可能目前还面临着技术、政策限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黄晖认为“思想不能被束缚”,一旦研发成功,面对众多需求,一切都会有的。

当然,这样的创新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怎样的创意才算切中“痛点”,才是解决“痛点”的良方?这就需要我们引入大数据这个重要工具。为此,黄晖为我们引出了第二位牛人,他是应用大数据创新的典型代表。

第二位牛人:Alex Karp

Alex Karp被视为是美国第四大传奇人物。他和另一位合伙人Peter Thiel一起合作成立了Palantir,被认为是硅谷最值钱的公司,目前排名第四位。Palantir于2004年成立,主要从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情报分析,现在主要的客户是美国的CIA。2015年7月,Palantir刚刚完成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目前公司估值200亿美元。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大数据,恐怕也很难创新。但事实并非如此,黄晖介绍说,每天中国每个人平均产生13条数据记录,这其中有人的数据、物的数据、交易的数据、机构的数据以及社会活动的数据等等,而手机则能够帮助所有人采集记录这一切。无论是在走路还是坐着,无论是关机还是开机,无论醒着还是睡着,我们的手机都在采集所有数据。可以说,如今我们每个人已经没有秘密。

个人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数据,企业公司就更不用说,他们产生着浩瀚的数据,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如何利用。黄晖认为,首先应该改变思维。第一个需要改变的思维,就是应该把现有数据全部归集起来,进行全景分析,这有助于了解企业是怎么回事。这不光是对大型企业来说,需要借助数据管理公司,对小型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黄晖建议首先将内部数据全部归集起来,其次要把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结合起来。要将数据的采集和积累当做一种资本的投入。

有了大数据,还要有合适的分析工具,去挖掘大数据,以便形成数据智能,这是创新的所有基础。有了数据的创新,就有了根据,就不至于盲目,不至于失败得很快。如今,大数据已经形成了新的学科——数据科学,而有位叫Alex Pentland的美国人,领导他的团队开发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未来,随着数据科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社会景象。我们将能够实时了解到天上飞行了多少人、铁路上运送了多少人,时间空间的概念全部发生变化,每个人准备干什么,将要和谁联系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如果创新能站在大数据的“肩膀”上,相信也能走得更远些。

猜你喜欢
肩膀痛点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夕阳的肩膀是滑的(外二首)
没有一座山高得过父亲的肩膀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要借你个肩膀吗?
这是我的肩膀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