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小娟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应用相对广泛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等具体情况来与情景教学法相结合,从而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13-02
现阶段,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地加大。所以这就要求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境教学法在语言类科目的教学中作用比较明显,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英语的语境,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弥补学生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缺陷,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实事求是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们要结合学生对社会的实际认知以及自身的经济来创造出与学生能体会的真实地教学情境[1]。例如在“问路”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出真实地问路情境,之后在进行相关的教学示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这一要点。
1.2目标明确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创建语境时必须要遵循目标明确的原则。若在创建语境时没有明显的目标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迷茫,从而降低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创建一段语境时,教师要明确这段情境要实现怎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能从中得到多少知识等。
1.3利于交际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遵循利与交际的原则,避免出现之前在英语的教学中学生们“考试成绩优秀,但实际的交际能力较差”这一现象[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创建语境时能提供给学生书本之外更多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
2.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枯燥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缺乏热情,也影响着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增强。但是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避免学生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兴致不高的现象,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英语交际能力。
2.2提升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初中的英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营造不出良好的学生们的学习气氛。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地营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从而不断地促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提高。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1确定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该保持其主体性地位,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其主体性地位而被动的去学习。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进行不断地稳固,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后运用情景教学法离不开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能图文并茂的呈现出英语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文件,学生根据多媒体上展现的内容来更加直观具体的学习。同时这也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理解英语教学内容时更加的透彻,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3.3结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语境的制定
由于初中生年纪较小,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导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较高的主动性。在学习英语时更多的是迫于英语教师的压迫,自身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低下。而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需要学生最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配合,需要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产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英语教学在制定情境教学的情境时要与学生们的实际心理相结合,减小学生们学习的压迫性,变压迫性学习为自主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习氛围的建立,使学生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的洗礼,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大部分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而忽略了情境教学法的优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英语教师们应该采取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英语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表演、故事、多媒体等情境教学,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灵感与兴趣。
参考文献:
[1]顾馥婷.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周汉容.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