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斌
高中生接触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以写景抒情类居多。如何理解抒情类文章,把握好写景角度是关键。本文以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为例,详细地分析其写景角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总体来说,写景角度有三个:一是定点观景,二是移步换景,三是两者结合。其中,定点观景是最基本的写景角度。
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景的词句主要集中在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阕中主要涉及定点观景中的四个切入角度:
一、从所见、所感入手
“湘江北去”是所见,“寒秋”之“寒”是所感,从所见、所感入手可以描写初见景物时的总体印象,为下文做好情绪铺垫。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其中,“淡淡的”是所见,“很好”是所感。因此,后文所写的“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都是让人渐渐放松、渐渐愉悦的景物。
二、从五种感官的描绘入手
人类依靠眼、耳、口、鼻、手与外部世界产生情感联系,而这五种感官获得的感觉即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作者通过对“五觉”的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景物。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仅以一个“看”字统领以下七句,就是从视觉角度来描绘湘江的秋景。在大多数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同时调动好几种感官,综合起来描绘同一事物。如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一文中写道:“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在这里,郁达夫先生同时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北京的秋天,把北京的秋景写得有声有色。
三、从不同方位入手
毛泽东站在秋天的橘子洲头,远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这样的描写方法让读者身临其境,从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景物特征。同时,又从不同方位描绘出了画面的层次感。古人早已有如此创作,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他就是从天上之明月写到舟下之流水。
四、从相互对照的角度入手
综观《沁园春·长沙》上阕,有动景与静景的结合,争流之百舸、击长空之鹰、翔浅底之鱼都是动态的,它们在山林、江水等景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活泼,有着无限生机;有色彩的运用,“红”“碧”两色对比鲜明,而“遍”“透”两字更是将秋景之绚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点面结合的写法,从“山”“林”等点写到“万类”这个面,都是照应了之前的“看”字。王维创作的山水诗之所以流传百世,也是运用了声寂衬、动静衬等手法,突出对象的主要特征,令读者印象深刻。
总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学习写景角度绝佳的示范材料。学生如果能够了解该词多角度写景的特点,就能由此及彼、由读及写、举一反三,那么写景状物的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昝圣骞.从创作角度谈词体写景之对照法[J].写作(上旬刊),2014,(3).
[2]王锦.调动五官,多角度写景[J].作文世界(初中版),2004,(7).
[3]陈晓保.从表现自然美的角度理解写景作品[J].安徽教育,1995,(5).
[4]周月霞.谈如何鉴赏中国古典写景诗的写景特色[J].文教资料,2007,(15).
[5]吴建平.学会多角度写景抒情[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6).
[6]邓黎明.写景作文思路引导[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6).
[7]周健.写景与状物类抒情散文异同鉴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8]王海钢.从两首“沁园春”看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成就[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步大唐.毛泽东诗词的写景特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10]蒋文安.毛泽东诗词选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