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超
【摘要】拓展性课程主要是指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而设置的不同的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初中数学 拓展性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63-02
数学作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开发拓展性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但是拓展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加强对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保证数学拓展性课程的顺利进行。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特点分析
(一)侧重双基
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拓展性课程中,教师多注重教学的双基发展,侧重双基训练,但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
(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应试导向性
当前,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拓展性课堂仍以知识传递为主,应试导向性较强,课程发展的空间较狭窄,教学效果不明显,没有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拓展要求和目的。
(三)校外资源开发需进一步加强
初中数学拓展性课堂的资源应为所有可利用的、与数学有关的资源,在开发中加以整合和合理利用,突出数学拓展性课堂的特殊功能。但是在实际的拓展性资源开发中,校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率从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开发机构的匮乏
为了促进拓展性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应积极的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发拓展性课程的资源。但是目前校外开发机构比较匮乏,仅依靠学校教师及工作者,无法满足学校拓展性课程的要求。
(五)缺乏相关学科拓展与整合意识
各学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一切与数学有关的资源,实现数学与相关学科的整合。但是,多数教师习惯将自己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孤立起来,各自发展,互不联系。
二、如何开发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
(一)注重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数学教师有责任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需求和数学现象,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以手机卡的选择为例,移动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卡的收费方式不同,且每种卡又分为多种套餐,如果主打长途和上网的话,选择哪种套餐比较合适?
(二)注重数学实践,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数学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用数学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注重数学文化,了解数学发展史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除了数学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文化,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和延伸,帮助学生进行自学,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注重数学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而数学思想是一种暗线,前者会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后者容易被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加深学生思维拓展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要在拓展性课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
(五)注重数学与其它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由于认知和兴趣的不同,其学习的兴趣点和侧重点也不同,会出现偏科现象。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开发拓展性课程资源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八年级数学上册《定义与命题》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引用语文中的诗句,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命题: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三、对于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建议
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点进行:(1)从知识的内涵外延上拓展;(2)从知识的综合上拓展;(3)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拓展;(4)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拓展;(5)从实践探究能力上拓展;(6)从教与学的方式、理念上拓展。从多个方面进行拓展研究,充分利用一切与数学有关的资源,丰富拓展资源的类型,扩大拓展课程资源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总结
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从一个侧面向学生展示了初中数学的魅力,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丰富了学生数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促使教师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资源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新燕.拓展型课程设计中提高课堂参与度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新旺.初中自主拓展型课程的学生评价方式之构建[J]. 上海教育,2015,2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