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2016-04-19 09:11刘秋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

刘秋萍

【摘要】主要利用网络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获得“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9-01

1.教材分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生物基础》中的第一章“生命的多样性”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既是本教材的起点,也是中职新生入校后接触到的园林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基础》课程的兴趣,更要激起学生对园林专业的热爱。本节教材用实验、探索、对比的方法层层深入讲授了生命起源及进化阶段。

2.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他们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有一些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他们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老师需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境等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生物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生物起源的四个阶段,⑵能力目标:通过网络资源的查阅、搜集,培养学生处理众多信息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学习构建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

4.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生命起源的众多观点,我采用了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并上传到师生资源共享平台,供学生在课堂上参阅,既拓展了知识又节省了时间。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我准备了PPT在课堂上展示了众多相关图片。我采用分组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相互协作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①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②支持学生学的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参考资料,参考网址。

6.教学重点及难点:①重点:生命起源。②难点: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

7.教学过程

(1)(5分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引发学生激烈争论:有学生说“先有鸡”,有的说“先有蛋”。教师由此引出关于“生命和宇宙起源的问题”,紧接着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星际宇宙”和“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的地球。”教师再通过设问: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具有争议的问题开场,既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入课堂,又可以营造一种互动氛围。视频的播放进一步从视听方面刺激学生。使大脑活跃起来,并激发学生探索生命起源的激情。为推动课堂进程顺利进行奠定了情感基础。

(2)(25分钟)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师生资源共享平台,展示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内容。并提出以下学习任务:①有哪几类生命起源学说?②哪种学说普遍被接受,得到什么实验证实?③化学起源学说将生命起源分为哪几个阶段?④米勒和奥巴林为证实生命起源提供了哪些证据?

学生在浏览“生命起源学说”内容后分组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按要求将答案上传到资源平台。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学生上传的答案,并对各组学生的答案做出分评价。之后再系统讲述各学说,重点强调宗教创造论和宇宙生命论是非科学的,而“化学起源学说”是理性探究。顺势过渡到化学起源学说将生命起源划分的四个阶段。教师多媒体演示“生命起源四阶段”动态图:①原始河流和海洋的形成,原始大气的形成,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作用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并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②氨基酸缩合最终形成核酸分子。③蛋白质和核酸凝聚过程,并形成多分子体系。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动画展示内容,讨论总结出“生命起源的分为那四阶段?学生在观看和分析讨论后,总结出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有机高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教师引导学生推测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最终形成原始生命。学生由以上各阶段体会出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

设计意图:我借助网络平台,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起源学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并能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在进行“生命起源四个阶段的教学时,我利用大量的动态图,尽可能地展示了生命起源四个阶段的情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动态图增强了视觉感受及趣味性,紧紧抓住学生思路,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10分钟)课堂检测,查漏补缺:①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②综述“生命起源”学说

(4)(5分钟)教学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8.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整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中。遗憾之处:学习资源储备不足,未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今后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晌.《生命起源》,科学日报出版社,1989.12.

[2] R. F. Doolittle,et al.,Science 1996, 271:470.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