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玲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并能具备健康的思想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获得促进其身心愉悦与健康发展的教育。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培育过程中,其社会性情与品质得到尊重,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得到完善,通过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78-01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发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能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促进情感教育的不断深入。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1.教师的情感素养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情感教育,还需要教师能够培养起较高的情感素养。因为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其实施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因此,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一样,能够保持较为纯净的内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真挚的感情,并能合理的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同教师、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1]。
2.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发掘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其初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情感因素也是学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对学生的态度、情绪等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优秀的情感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其识别能力。并且,有效的情感教育,也可以促使学生用更加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使其人格更加健全与完善。
3.情感因素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的应用情感教育,需要学生和作者、教师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能够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信息进行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段落和关键词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其内涵,并能够根据此分析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推断,从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只有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2]。
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
1.巧妙利用朗诵来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或者诗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诵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该诗词中的声律、气韵;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包含在其中深厚的感情。学生在学习该古诗词时,对其进行反复的朗读与背诵,其实也是和作者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感受。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词人马致远描写的丰富的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每个意象中包含的丰富的内涵。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来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在萧瑟的秋景中,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情,而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 枯藤”“老树”等词语也能令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悲凉之情。
2.将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并寻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案例与事件,使其结合起来,能够使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感[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在你们印象中的父亲是什么形象?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看到过父亲的背影吗……”等问题,学生就会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父亲的日常观察进行描述。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汇进行分析,从而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作者父亲浓烈、深沉的父爱,也能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思念之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讲解议论文,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形象特点,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其感情领悟能力。
3.合理运用实物或实例来对其情感进行演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运用实物或实例,来对文本中的具体感情进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应用多中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开展情感教学活动,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氛围与环境。应用该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教学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并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根据教学教材进行渗透教育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了解、观察学生的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能够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全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解读教材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一方面能够领会作者包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文章的感召力和深度,进而来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在诗歌中包含的深层内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与分析,能够明确其文中包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挥斥方遒的壮阔气概,从而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且由于文章为诗歌体裁,朗朗上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同时,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开展小型的诗歌朗诵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高度重视,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情感教育展开教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情感教育,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的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利用教学工具、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地应用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养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岳惺菡.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
[2]王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5).
[3]李旭萍,李红梅,戴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