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6-04-19 03:37马俊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马俊华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重技能,轻人文的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把“工具型”人才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9-02

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科学素质自三次产业革命后备受推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受到更多的重视。著名学者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中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这种人文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和推动的作用。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财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就会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泯灭、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义:“将个人的气质、情绪、才智等多方面因素统一起来发展培养使之成为综合全面发展的人”。 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学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参与和人生实践的体验来内化为气质和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品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生源、学制和办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大而全,要抓住核心领域。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知识、政治知识、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美学知识、艺术知识、伦理知识等。人文知识的教育以课程教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第二,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对人的价值追求,也即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教育主要是在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的过程。第三,职业素养的教育。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现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据笔者对社会各界及本校学生的调查,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但人文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养,它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人际沟通有障碍、社会适应能力差、无业可就、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干、频繁换工作、一遇到挫折就郁闷等等,这些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综观分析起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文知识缺乏。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专业课和英语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人文类的课程少的可怜。课程少,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自学能力较弱,人文知识的缺乏成为一种必然。第二,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健康。道德观、价值观是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但不少大学生中存在考试作弊、没有诚信、教室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浪费粮食、盲目攀比等现象。第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如今的高职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关心别人,更不愿意为别人牺牲自己。在家庭中如此,在学校亦如此,继续下去,将来走向社会也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第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反映在学生身上的种种情况,看似都是学生个体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一个人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大氛围共同使然。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人文素质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基于以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结合自己学生特点,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第一,优化课程设置,精选人文素质课程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文素质必修及选修课 因此,学院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能体现通识性和职业性的人文素质的必修课程。比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另外,结合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人文素质类的选修课。比如,职业心理素质拓展、IT职场英语、与人沟通与合作、影视鉴赏与评论、普通话与口语交际、三国故事与人生智慧、孔子智慧启迪等课程。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学院还有《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及企业文化类、心灵鸡汤类、职业规划和创业类的讲座。讲座可以起到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知识和能量的效果,和常规课程一起,共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二、人文精神进专业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李总理的讲话强化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凸显了技能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因此,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的专业认知中明确告知学生,毕业前要考取一个技能证书。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途径。途径一:专业教学时融入与该学科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教育,行业领军人物的治学精神,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全面分析等内容。途径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融入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这一阶段的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勤动手、多思考、主动克服困难和处理挫折的能力。通过专业和人文的融合,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素质都得以提升。

第三、校园文化显人文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承载着传承、弘扬学校精神和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功能。曾经是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村的学院新校区,在硬件方面是华丽的,设施完善、绿化一流、设备先进。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堪称一流,花园里、湖边、宿舍中、教室里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牌,更能彰显有人文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主要干道都有宣传校园文化的介绍和图片,比如:技能大赛收获丰,教师双师比例高,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等等。在教学区和生活区张贴着正在进行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海报。学院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心理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校园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第四、校园活动渗人文

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他们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因此,大学的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院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重重的抹了“一彩”,即人文素质教育。学院的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科技比赛类、体育类、文化艺术类、志愿服务类等。学院虽成立时间长,但各类活动的质量较高,频频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文化艺术活动中,原创作品寓意深刻,如:学院舞蹈团创作的《恰同学少年时》、《打花花》、《一束光》;校合唱团以传统文化国宝《诗经》为题材,演唱了诗经作品《国风·周南·芣苡》、《卫风·淇奥》和《秦风·无衣》。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还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学院心艺剧社编排的青春励志话剧《奋斗》,更是走出了校园,多次参加校际艺术交流演出。另外,学院的九个二级学院均有各自学生工作特色项目,这些项目有创新学生社团管理的,有提升学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现代师徒制,有提升学生核心素质的。其中财经学院的《财经学子核心素质标准之“立信”》,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根据每个年级不同特点开展以“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大一新生重点围绕激发自信,树立正确信仰;大二重点围绕诚信教育;大三着重提高赢得信任的能力。

第五、强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素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一起的双指导制度,合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内指导老师侧重学生理论上的指导、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服务工作。企业指导老师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建.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内涵[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房佳菊.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及实施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吴小洪,徐国方.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

[5]王日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实践探索[J].职业,2014(2).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