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大师,光努力是不够的

2016-04-18 17:56
南都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埃里克森爱泼斯坦格拉

@月儿:听说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练习,按照每周40小时来计算的话就是四到五年。这个定律靠谱吗?

小南: 勤奋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高质量的练习也非常重要。要达到顶尖水平,自然还需要有一点天赋。你真的打算给练习时间打卡?一万小时这个数字,你还是忘掉比较好。

“一万小时定律”的广泛传播要归功于《纽约客》撰稿人、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他在2008年出版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这样写道:“在卓越者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也很少有劳而不获者,一个比他人更勤勉工作的人,不会仅停留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而会寻求更大的突破……这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000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格拉德威尔所提到的,是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在精英级别的西柏林音乐学院对小提琴学生的研究,其结论1993年发表在一篇名为《刻意练习在获得专家级表现中的作用》的论文中,之后在格拉德威尔的包装下广为人知。

事实上,埃里克森本人对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颇为不满。他指出,一万小时这个数据本身并无神奇之处,仅仅是该研究的平均值而已,许多顶级小提琴演奏家的练习时间事实上远少于平均值。

他也特别强调了练习质量的重要性,即所谓的“刻意练习”。也就是说,未突破舒适领域的练习不能算数,这不仅包括针对认知和身体的重复性训练,也包括了及时有效的反馈,通俗地说就是专业指导。拿最浅显的例子来说,许多人做了一辈子的饭,但能达到专业厨师水平的人屈指可数。

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爱泼斯坦也在《运动的基因》一书中驳斥,该定律完全否认了先天条件的差别。一项对棒球运动员的研究就表明,他们在飞行中的球距离自己6米的时候就能看清,而普通人则是4米。当棒球从18米开外以15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你飞来的时候,运动员就能多出50毫秒的反应时间,这个优势已经相当明显了。

爱泼斯坦举了许多例子来证明,即使在体育领域,一万小时定律也不是对每个项目都适用。比如跳高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只做了几个月的基础练习就达到了世界水准,几百次俯式冰橇的练习足以让一个身体素质不错的人登上冬奥会赛场。(这种运动要求运动员俯卧在冰橇上滑行1214米,用时最少者获胜。)其他有可能“速成”的项目还包括飞镖、摔跤和短跑。

爱泼斯坦同样认为,一万小时必须作为一个平均值来理解。他引用了一项针对国际象棋选手的研究,达到国际专业等级最低级别——国际棋联大师的平均时间大约是1.1万小时,但也有一名棋手仅花了3000小时;而达到最高级别、国际特级大师的棋手则至少都花费了1.4万小时,著名的波尔加姐妹则花了至少五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带着励志的光辉,给人一种角色扮演游戏式的幻觉:只要攒够了经验值,你就能成功。但你需要明白,这只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猜你喜欢
埃里克森爱泼斯坦格拉
等了287天
欧洲杯赛场上的生死时速
埃里克森:欧锦赛十三分钟生死救援
《逃离爱泼斯坦》发布预告片
性、谎言、阴谋论
断在江边的小路
美亿万富豪性侵案又爆猛料
善良带来的好运
意外的好运
多活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