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鉴赏旨在“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课例研读

2016-04-17 04:23连伙强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词牌思念意象

连伙强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福州350003)

古词鉴赏旨在“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课例研读

连伙强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福州350003)

古词鉴赏的重要价值是情感体悟。针对福州中考出现的新题型,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内容,回归到文本内容,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为课例,通过把握词牌、词题、词眼,对比分析景物、意象,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机遇,探究用典,多方位发掘古词鉴赏中的情感价值。

古词鉴赏;情感;对比

2016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出现专门的古词鉴赏——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福州中考语文而言,古词鉴赏是新题型。但就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而言,诗词鉴赏一直是考点,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难点。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小学伊始,古诗词就贯穿了整个基础教育,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世界。

此次苏轼词《水调歌头》鉴赏共两小题,一问“词中哪两句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再问“婵娟指什么,说说对这个名句的理解”。上一题明确指明“情感”,下一题“婵娟指月亮”,作为“思念亲人”的常用典故,依旧鉴赏的是“情感”,这两题都在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中考这个指挥棒明确了“古词鉴赏,旨在情感”。

一、把握词牌、词题、词眼所凝聚的情感

一般认为,词题是对词内容的总概括,词牌只是形式,这是晚近的观点。北宋初年,词题都还没诞生,词牌名本身就是内容,多数词的情感基调一开始就被词牌名限定了。我们了解词牌的诞生,往往就把握了词的情感基调。只是后世大词人求新求变,不拘泥于词牌,词牌名也最终沦为形式。苏轼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不写名妓“念奴”的千娇百媚,而借“赤壁怀古”抒发壮志。所以,古词鉴赏,有词题的看词题,没词题的往往是早期词,还得看词牌。

本课第一首《望江南》,用女性口吻述说对爱人的思念,词牌名已经概括了情感内容——“望”就是思念之情的外化,“江南”风光正是词中应有的内容。此词本名《谢秋娘》,依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人李德裕悼念爱妾谢秋娘,作《谢秋娘》词,最初就是思念爱人的。到了唐人白居易笔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追忆的也是江南风景中的歌舞生平。唐人刘禹锡则将此词填为“春去也,共惜艳阳年”,思念过去的春日、易逝的流年。可见,词牌《望江南》,无论是思念一个人,还是思念一处地方,思念一段岁月。在描写江南水乡风光中,满满的都是思念。

第二首词牌《渔家傲》,首创者就是范仲淹。据《东轩笔录》记载: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之为“穷塞王”之词。此词承袭唐代边塞诗,描写迥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使人顿感萧飒愁苦之情。“塞下秋来风景异”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内容与词牌“渔家”无关,倒是得看词题和词眼。

北宋中期,词人不再被“词牌”约束,另加“词题”来概括内容,词牌渐渐沦为旋律形式,但这不意味着情感内容就完全与词牌无关了,词牌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是“词题”,很凝练地概括了词的内容。而此词的一大特色是“用典”——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感。若追溯《江城子》这个词牌,本身就该是怀古词。五代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江城指金陵,即今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此词追忆“六朝繁华”,过眼成空,感怀历史是《江城子》这一词牌所蕴含的意味。两相对比,宋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将对历史的感怀引向了在现实中一展抱负的壮志,新添一种积极乐观、豪放旷达的情怀。把握词题之余,品味词牌,将对词的情感有更深厚的体悟。

至于李清照的《武陵春》,得名于《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这本是个美好的境界,却终成幻境。武陵源般的优美春色与游春的期盼最终都落入一个“愁”字,全词的情感落脚在最后一个字——“愁”,全词的主旨也就把握到了。教学中关注的“词眼”,往往就是这样直抒胸臆的一个字,亦或像《望江南》中领起一切情景的“望”字。“词眼”与“词牌”“词题”一道凝练了整首古词的情感内容。

最后一首词牌《破阵子》,顾名思义就是战争词。陈旸《乐书》记载:“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即便懦弱如南唐后主李煜,他写《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在思念故国的主题下也多了些战争元素带来的悲壮。何况壮怀激烈如岳飞、辛弃疾之流?在面对外敌欺凌,国破家亡的危机时,鼓舞世人感动后人的正是《破阵子》中的那股英雄气概,爱国情怀。

pH值也是影响分散性大小的主要参数之一。试验表明土壤pH值与分散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即pH值越高,土粒表面越容易形成扩散双电层,促使颗粒趋于分散。

由唐五代经北宋入南宋,数百年间,如果说“词牌”的情感基调有变化,那更多的还是继承;“词牌”后面加个“词题”就让变化显得更合理;找找词中的“词眼”让情感更为明晰。它们都是古词的眉目,是情感主旨所在。教学不妨从“词牌”入手,借助“词题”的概括,找找“词眼”这类的情感字眼,古词情感可一望而知。

二、对比分析景物、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文本细读”是这些年一再提倡的教学法。针对古词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文本,从言语、景物入手,历经“言——象——意”三个层次,才是对古词情感内容的具体品析。在长期的写词实践中,一些景物和人的动作都传达出特定的情感,这些就被称为“意象”。《词五首》的意象可谓丰富,可分类分群分析。

《望江南》中,人和景的意象是满含相思之情的。“望”是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动作,是思念之情的具体化。由“望”引出的景物和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都是饱含思念之情的意象。词中的“梳洗”是“女为悦己者容”的体现;“斜晖脉脉水悠悠”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肠断”则是平白的直抒胸臆。因此,我们习惯上将其归入“思妇词”。思念之情是最普遍的人性,可资选取的意象也是丰富的。古代词用极精练的语言,极自然的画面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最接地气。

《渔家傲》堪称“征夫词”的代表。词中的西北边塞,是个大雁离去都不挂念的荒凉之地;守边将士“浊酒一杯”解不了思乡愁苦;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以致发出没法回家的慨叹;“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渲染悲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守边将士的悲情抒发的情真意切。人和景,种种意象都叠加成愁苦的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采用“黄”狗、“苍”鹰这两种色彩感极强的意象,“锦帽”“貂裘”这两种质感绝佳的意象,突显对狩猎场面的关注。通过“千骑”的大数量和“卷”的大气势,流露出词人出猎时的兴奋之情。

《武陵春》开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落花化作香尘;天色已晚,懒得梳头,无语只是流眼。这些都是典型的伤春意象,落寞情怀。然而词的情感却是一波三折,虚写想象,有了“春尚好”“泛轻舟”的意象,但这只是一时想法,最后的意象却是“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让“愁情”也平添出沉重的分量。经由意象的转折,这首词就从大量俗套的“伤春”词中脱颖而出。

《破阵子》则设计了两套意象——现实的和梦中的。梦中的意象,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卢马飞快、霹雳弓弦惊,密集的战争意象,纵横沙场,激越豪壮。而现实的意象,是醉酒消愁,是挑灯看剑有志难酬,是看到白发的悲哀。梦想与现实的对比,产生的艺术张力同样让人感慨。

正是由于具体地分析、对比意象,我们非但看出五首词不一样的情感,更看出不一样的写法。因此,在《词五首》的教学中,分别扣紧“意象的选取”“意象的叠加”“意象的突显”“意象的转折”“意象的对比”这五个层次性目标,全面细化了古词鉴赏,不仅可以指导鉴赏,更可以指导创作。

观明清以来的“词话”,只言片语,随心而论,不像当下的论文般条分缕析、系统全面,晚近如《人间词话》,也都是充满“灵性”的,但也都是从古词的字句入手,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品析,每一首词才能实践“言——象——意”三层次的飞跃。当我们倾向于更细致地鉴赏古词,也正是通过对每个意象的情感把握,才累积成对古词情感的全面体悟。

三、了解时代背景、作者际遇引发的情感

特定的时代背景,个人的人生际遇,造就了个性化的词风,了解这些词人的情感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鉴赏古词。即便没见过的词,多半也出自熟悉的词人,了解作者,鉴赏古词也就有常识可言,常言可说,毕竟考试考察的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词五首》选词可谓力求全面:第一首选温庭筠的“花间词”,完全按词的发展编选从北宋到南宋的四首词,兼顾“婉约”“豪放”两种词风,展示了词最主要的发展风貌。

温庭筠、韦庄等五代人的“花间词”历来被看作词的本色,体现出词最质朴本真的情怀。所谓“花间词”,得名于描写花间月下,女子闺怨为主的《花间集》,在敦煌词流失海外,回流重现前的几个世纪,《花间集》是历朝公认的第一部词总集,其中的《望江南》最为耳熟能详,民间女子思念郎君的情态跃然纸上。

两宋更替期间的李清照,本身就是女性,她的《武陵春》更具女性的真情实感。作者经历丈夫的去世,北宋的灭亡,仓皇南逃的她,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先是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受,终究排遣不掉战争带来的愁苦。她从一个普通百姓、女流之辈的角度表达了逃难生涯的不幸,抒发了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愁苦。结合背景经历,知人论世,领会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苦痛,才是这首词最真诚的情感价值。

另外三首词则都与战争有关,增添了男性化的豪放情怀。纵观文弱的两宋,范仲淹镇守西北,屡立战功,是难得的名臣良将。词中尽是思乡愁苦,悲悯苍生,绝非为功名大义,枉顾百姓死活的壮志可比。苏轼任密州太守,从未参与战争,满怀憧憬的他倒是渴望战争,满怀浪漫的壮志豪情。辛弃疾经历过南宋初年的争战,有志收复国土,却不得施展,这里面有的只是回忆年少气盛的壮志豪情,却也显出不得志的悲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让他们对战争的情感态度迥异。

和平与战争,古代社会无非是这两者的循环上演,不同词人的情感源于不同的经历,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通过日常教学,掌握常见词人写作的风格,知人论世,也为古词鉴赏打好了基本功。

四、探究“用典”潜隐的情感

古词中还有许多充满故事性的“用典”,同样是用来抒发情感的。这更需要读者去领会。

课后研讨练习中,专门考察了《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用典”。“亲射虎,看孙郎”指三国东吴的孙权,少年英雄,亲射猛虎,展示的是苏轼的“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是汉文帝时的使臣,汉将魏尚镇守云中,抵御匈奴有功,但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赦免魏尚,重新重用。而写词时的苏轼也是获罪削职,外放密州,他以魏尚自喻,何尝不是期待朝廷重新重用自己?“西北望,射天狼”中,西北方的天狼星主管入侵,恰指西北犯境的辽国和西夏。这一系列用典,是将苏轼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表达出渴望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其他如《渔家傲》里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也借用了历史中的战争典故。只不过,“燕然勒功”本来写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胜利,词中却写出勒功不成,将士回乡无望的悲伤。这位镇守西北,立过战功的将领,竟然不提建功立业的豪言壮语,反倒散播了守边将士的悲苦情绪,如此悲凉,不免扰乱军心,却能流传至今,全因为写的“真诚”。这首词的“反战情怀”恰恰给“好战情绪”泼了冷水,再延伸下去,就满是征夫词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厌战情绪了。

《词五首》首首饱含真情实感,不只是教学目标,更是教学内容,这些都紧贴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古词鉴赏中,情感内容与鉴赏方法相辅相成,会相互启发。教学与应试答题时,根据每个人擅长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不仅可以紧扣文本,由景入情;也可以知人论世,分析背景;品味课文中的情感内容,旨在更好地发掘古词鉴赏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艺术。

[1]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2]周锡山.王国维文学美学论文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3]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D].北京:中华书局,1996.

[4]叶嘉莹.叶嘉莹说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苏州大学,2002.

[6]李艺.金代词人群体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7]徐文武.《词源》及其词论史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7.

[8]邓乔彬.唐宋词艺术发展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9]王敬.知人论世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作用例谈[J].中学课程辅导,2013(21).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词牌思念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词牌里的故事
思念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