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气息压力的精确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声乐就是控制呼吸和使用气息的艺术。如果说气息是演唱的基础,那么准确的控制气息压力就是歌唱的动力,也是完整演唱的基础。学习声乐的人,要特别注意准确的控制气息压力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歌唱;呼吸;气息;压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90-01
谈到气息的压力,我们首先先要了解有关呼吸的几个问题,呼吸是人体与外界交换气体,是一种下意识的用来维持生命的生理现象,但歌唱时的呼吸就与之不同,它是建立在生理活动上的有意识的呼吸,必须靠后天的科学训练来完成。在歌唱中,不能科学、自如地呼吸,声音就没有活力。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经说过:“一旦你掌握了歌唱时呼吸的艺术,那么你就在歌唱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可观的一步。”
最常用的歌唱呼吸方法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式呼吸法,又称之为横式呼吸法或肋式呼吸法。在演唱中用鼻吸气,使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从而胸廓中部和两侧向身体外侧扩展,两片肺叶横向扩张。虽然此呼吸法吸气的速度快,但是缺乏对于气息的保持力,所以在歌唱时,喉部及肩颈部很容易一起“参加歌唱”,导致声音缺乏流动性,给听者带来“紧”和“撑”的感觉,甚至会严重损伤歌唱机能,显然,这种呼吸方法不适合歌唱。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隔膜向下发展,从而脏器也被挤压到下方,肺部成纵向伸展扩大,通过小腹的“张”和“弛”,来完成对呼吸的调控,该呼吸法虽吸气吸得深,但是速度会减慢,气息同样缺乏灵活性,对歌唱时的“支点”也缺乏持久力。使歌者的音色“僵硬”,因此不利于完整歌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可称之为隔肌呼吸法,是前两种歌唱呼吸法的综合,该呼吸方法注重胸部和腹部的整体性工作,将胸腔全面扩大,由横隔膜、小腹和两肋协调呼吸,做到气体容量的最大化。正如我国著名的声乐专家沈湘教授所说:“吸气时,腰部周围要有膨胀感,两肋扩张,胸部微微抬起,有用额头吸气的感觉,额头两侧的太阳穴部位有升起的感觉和胸部敞开的感觉。”该呼吸方法调动了腰部、小腹、两肋等肌肉群的相互协调工作,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全身歌唱”的呼吸方法。这就是声乐理论中经常提到的:“气沉丹田,关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
沈湘教授曾讲过:“气带动声,声体现气。”可见,气息是演唱的基础。为了更科学自然地歌唱,我们就要掌握气息压力在歌唱中的关键作用。歌唱时,我们必须充分地调动腰部、小腹、两肋、背部等肌肉群相互的协调运作、相互配合。吸气时应注意吸气的肌肉群会收缩,胸腔、两肋自然地向外扩张,后腰及腹部是膨胀的,从而内脏的位置发生改变,使肺叶充分扩张。再通过收缩小腹,使胸腔、两肋自然地收缩,期间形成气柱,使体内感觉有相互对抗的力,来完成呼气,在这个呼气的过程中,感受体内的对抗力,就是气息压力。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HighC”之王帕瓦罗蒂讲过:“如果掌控不了气息,就无法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甚至毁坏嗓音。”由此可见,气息压力的控制对于歌唱是相当重要的。歌唱中,气息压力的控制,其实就是对于呼气肌肉的控制。
首先,我们要做到“气沉丹田”。吸气后,要立刻把吸进的气控制起来,不可立即将“气”全部放掉,也就是“憋住气”,稳住气,稍作停留,再通过收缩小腹、腰部、两肋使声音与气融合,共同发出,从而达到预期效果。京剧演唱中对于气息压力的控制方法是“腰要紧”,它是气息压力控制的保证。这种方法就像我们在体力劳动中重物时,腰要“硬”、全身使劲的感觉,力量的控制源头在于腰。歌唱时,我们要增强对于气息压力的认识和控制,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其次,根据多年声乐的学习经验,演唱歌曲时无论高音、中音和低音,都必须由控制气息压力来完成,如果随意演唱,则会使声音轻浮,没有威力。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向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学唱京剧时曾说:“马老师教我收胯,腹胀,腰使劲。久而久之,我便学会使用了这股子‘腰劲,奠定了我完成高音的基础。”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腰劲”大小的变化,来体现气息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歌唱时音高的要求。
一首完整的歌曲,不只需要好的音色,更需要的科学的呼吸与气息压力的运用和掌握。总之,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是漫长、艰苦的,同时收获的成果也是喜悦的。要持之以恒,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歌唱方法,歌唱时正确地去呼吸、自如地控制气息压力,在不同的音域,使用不同的气息压力,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对高音的演唱不再畏惧,方能使歌唱达到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韩勋国,韩晓彤.歌唱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小鳃.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张再峰.怎样唱好京剧[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 鹏,男,民族:汉族,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