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田 黎
立足本土认同,促进文化认同
——基于“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田 黎
田黎 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骨干教师,甘肃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兰州市第八届教学新秀。先后获得兰州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甘肃省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中英语学科组一等奖、第七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和“甘肃省技术标兵”。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的跨国流动,使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成为一个必须时刻思考和做出选择的问题,这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也不例外。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对学生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的引导,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场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其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土,更好地传播本土文化。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教师应该重视本土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以本土认同为根本,促进文化认同,达到英语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并能在思维和品格上育人的最终目的。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认同;本土认同;核心素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和英语均成为了国际上的强势语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性”,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其“本土性”。“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的结构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尽管此种“语言决定论”在其后受到了各种挑战,但经由语言互动所触及到的文化现象却是重要的研究路径。因此谈及语言教学,对“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的选择及融合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本土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构成的评价和情感。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个国家原有的政治制度,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能使本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师对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的理解及重视会直接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达成。
事实上,在最新提出的中学英语核心素养中,文化认同与本土认同的建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健全个体,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意见稿)中对“文化品格”的描述是:“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意见稿中对“思维品质”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了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使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这两大要素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和体验,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培养他们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建立自己的本土认同和国际理解意识。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教师应该重视本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英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局限性;让学生突破单一文化的固有模式给交际带来的障碍;帮助他们在真实交际中充分阐释自己的观点、完全理解对方的思想,以完成平等、有意义的沟通。要达到此目的,教师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感知“认同文化不仅要认同国外文化更要认同本土文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发展其文化能力的基石。
然而在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上,容易出现对英语文化输入“一边倾”的现象。如:教师在进行中学英语教学时一味强调英语文化的特点,或为了消除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成见并让其接纳英语文化就不断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正输入,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文化过分认同,认为英语国家的一切都先进于本土文化,或认为英语教学场域就是介绍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无关。一些英语教材在选材上也是只覆盖西方文化的相应内容而完全忽略本土文化的输入。有些教师在设置英语情境活动时只注重西方的文化特色,如把西方节日在英语课堂场域中浓墨重彩地推出,而对于一些本土节日却完全忽略。这有时令人不禁感叹,学生对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情人节”的重视远超于我们传统的“清明节”“元旦”和“七夕节”。这样的中学英语教学违背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本土认同和文化认同不应受到冷落。反之,英语教师应该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中巧妙处理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的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既保持本土认同又提升国际理解。
在中学教学场域下,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在立足本土认同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化认同。
(1)把握课本相关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积极输入引导。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1版)》,其在修订教材时添加了本土文化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拓宽其文化视野。在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这一单元里,编者设计了对Dragon Boat Festival in Hong Kong、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n Beijing、Lantern Festival in Jiangxi及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的一系列介绍。而在Unit 5 What are shirts made of?这个新增单元中,还出现了有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此类文本、图片素材,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本土认同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认同的意识,并使学生的本土文化荣誉感和自豪感大大增强。
(2)根据话题,适时增加对本土文化信息的输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加本土文化的复现率,并将本土文化与英语学习相融合,提升学生用英语描述本土文化的兴趣。如:在介绍favorite food这一话题时,除了hamburger、steak、sandwich等西方食物外,完全可以把中国各地美食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如兰州的牛肉面——beef noodles、猫耳朵——cat’s ear noodles等。在介绍western art时,可以让我们本土的黄河奇石——Yellow River rare stone和刻葫芦——carved gourd也同样走入学生的视野。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还应不断引导学生将英语国家文化同我国文化作对比,在讲授不同话题时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中外特点。例如:不同的风景、器物、人物。因为真正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先对自己本土文化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找到与别的文化交流的机会,进而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不忘本土文化的认同。
(3)开展融入本土认同的英语学习活动。如:建立“本土文化周”“本土文化月”等活动,让学生搜集能介绍本土文化的英文素材,了解和认知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也可利用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机会,如“走进甘肃博物馆”“走进兰州城市规划馆”“水车园一览”等,让学生留意展板中的英文介绍部分并进行摘录,回来后在英语课的Daily Report上向其他同学介绍。
总之,中学时代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在此阶段并未完全成熟,英语教师应在中学英语教学场域下适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认同和本土认同意识,在本土认同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通过英语学习让语言与思维相联;让语言体现其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的育人功能;让语言帮助学生发展其核心素养;让语言对传播本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5):79-86.
韩宝育. 2002. 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侯豫新. 2010. 从“双语教育”看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J]. 广西民族研究(1).
陆建非. 2009. 双语双文化论文集[D].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