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和(顺昌县高阳中心小学,福建顺昌353200)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刘成和
(顺昌县高阳中心小学,福建顺昌353200)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自主学习;趣味生活;问题操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创设趣味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采用猜谜、故事、竞赛、游戏等各种趣味形式,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趣味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有趣的推理》,笔者创设了黑猫警长破案的情境。上课一开始通过课件集形、声、色于一体,在屏幕上出现黑猫警长的图像,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创设了夜晚动物王国中智慧宝石失窃的情境,让学生跟随黑猫警长一起确定疑犯,选择武器,辑拿老鼠,最终成功破案。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觉置身于案件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推理的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中将破案故事贯穿全课,创设生动形象的趣味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升华的破案过程中高涨,从而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又如三年级《可能性》一课的教学,笔者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摸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只要盒子中有红球就有可能摸到红球,如果全部是红球就一定会摸到红球,如果盒子中没有红球则不可能摸到红球。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更深刻地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效的趣味情境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乐于学习,勇于探索。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世界,让学生主动关注数学学习,从而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笔者尝试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创设了小明为妈妈买生日礼物的情境来引入人民币的知识,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引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又如二年级上册的《加减法估算》教学,笔者通过购物、运动会、分奖品等多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的便捷,培养估算的意识,学会估算的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愉快。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
美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质疑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意识,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
教学一年级《统计》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主题图中杂乱无章的花朵,并提出想要了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提出“花的颜色有几种?”“每种颜色有几盆?”“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等问题。于是笔者提出质疑:“这么多颜色的花掺杂在一起,摆得这么乱,我们能一下子就回答出这些问题吗?”“那该怎么办?”(分类)“按什么来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以调动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完成教学目标。又如在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首先,通过游乐园主题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并通过数一数,数出几个几,再列出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气球一共多少个?”的问题,让学生列出53个5相加的加法算式,这时学生深刻感受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自主探索、发现,从而感悟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适时提出质疑,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数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力求教学做合一。
教学一年级《统计》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笔者把盆花制成学具卡片,让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整理,学生经历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在操作情境中感悟统计的方法,体验统计的过程,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经过精心设计动手折出图形的二分之一,借助学具创造几分之一等实际操作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使学生得以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从而对分数形成丰富的表象,对于几分之一的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力求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智慧出于手指尖。有效创设操作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的境界。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文灶.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小学数学教育,2013(2).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