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蕾
中俄旅游发展研究
■赵蕾
旅游是开放的窗口、友谊的桥梁,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国家层面与民间外交最活跃、最有效的渠道。始于1988年的“中俄边境一日游”项目,使俄罗斯成为中国最早开展入境旅游合作的国家。1991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成立,两国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加强,其中旅游对中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日益增长。如今,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客源国之一,中国与俄罗斯互为重要的客源国和目的地国。旅游已从中俄外交的边缘走向外交的中心,中国对俄旅游更是中国旅游外交中的闪耀亮点,对服务中俄关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从游客属性结构分析。近5年,俄罗斯来华旅游者中,25-44岁的游客比例最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半;45-64岁的游客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15-24岁的游客约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就游客性别分析,女性游客居多,占到二分之一强的市场份额。
(二)从游客出行目的分析。中国国家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近5年,俄罗斯来华旅游者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会议商务、观光休闲、探亲访友、服务员工和其他五项,其中,观光休闲者最多,占总人数的40%以上,2011年达到57%,其中中医养生成为新的热点;其次是参加会议、商务的游客占25%-35%的市场份额。
(三)从游客需求取向分析。俄罗斯来华旅游者中,一两天的短途旅游者较多,但长途旅游有增加的趋势。俄罗斯游客的旅游区域,不再局限于边境口岸和边境城市,正在向我国中部、南部地区延伸。除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备受俄罗斯游客青睐外,海口、三亚、青岛、烟台、秦皇岛、兴城和大连等海滨城市越来越受俄罗斯度假游客的喜爱。
(一)经济支撑不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15年,旅游业直接投资首次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72亿人民币,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2%的增速高出30%,比全国第三产业10.6%的增速高出31%。可见,伴随着入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事业的支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旅游投资中对俄旅游的投入屈指可数,没有大项目的资金投入;作为对俄旅游主战场的黑龙江省,经济自身发展乏力,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更是杯水车薪。
(二)旅游成本过高。两国地域广阔,经度跨度较长、旅游交通成本较高。此外,就俄罗斯本国而言,处于欧洲部分的地区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出行的选择性较强;而处于亚洲部分的地区铁路网比较稀疏,仅有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连接起来,但高达约合近500美元的铁路票价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人来华旅游市场。旅游成本过高是影响俄罗斯人来华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旅游竞争力有限。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陆上与亚洲的中国、朝鲜、蒙古等14个国家接壤,且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隔海相望。俄罗斯人出境旅游国家的选择空间较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世界旅游强国具有较强竞争实力,而土耳其、埃及、希腊、泰国则是俄罗斯人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无论是在旅游景区的可游性、交通的便捷性、住宿的舒适性、资讯的全面性以及服务诚信、服务态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竞争弱势,旅游竞争实力不强。
(四)务实合作不够。中俄双方的许多合作规划都涉及到旅游发展,但一些仍停留在纸上,中俄同江大桥建设项目、中俄跨境旅游园合作项目、中俄空中索道项目、图们江三角洲中俄朝国际旅游合作区等项目推进缓慢,难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强调,“中俄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关系。”
(一)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然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国际经济制裁和油价暴跌的影响,处于持续衰退之中,导致国民消费能力受阻、来华旅游人数减少,但作为世界大国、旅游强国,俄罗斯人的休闲意识、旅游愿望不曾减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凸显了中俄两国对开展旅游合作的重视,强调了中俄旅游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特殊作用。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为教育、旅游等中俄人文交流带来极好的合作前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中强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俄旅游应抓住中俄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契机,继续发挥旅游在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中医、北药、特色食品的绿色优势,站在新的高度开展对俄旅游。
(二)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世界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是经济乏力时期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从世界人民的消费意愿来看,旅游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刚性消费需求。即使今天消费能力有限,消费实力不足,但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热情仍然存在。这是未来中俄旅游深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坚定对俄旅游市场开发的信心所在。中国对俄旅游,应从俄罗斯游客需求变化的角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做牢基础性工作,谋求全面深入发展。就客源市场而言,改变现有入境游客主要集中于俄远东地区的现状,将客源市场的中心移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经济活跃地区,积极吸引中心地区游客的眼球。就旅游目的地而言,针对俄罗斯游客的需求特点,在传统观光购物游的基础上,应加大中医保健游、温泉养生游、休闲度假游、冰雪娱乐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快旅游系列线路和中俄航空专线的合作,加强商、养、学、闲、情、奇的拓展,让黑龙江不再成为旅游目的地,而是成为中转地,改变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进而延长俄罗斯游客在中国的旅游线路和停留时间。就旅游营销而言,应加大科技兴旅的扶持和支撑。在家坐观动态信息、先比较再出行已成新的消费方式。唯有“科技兴旅”才能不被“互联网+”和“旅游+”时代所摒弃,才能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俄罗斯人民提供全面、准确、清晰的中国旅游资讯。总之,应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旅游新业态和营销新模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提升合作实效,积极发挥旅游外交的带动作用。据俄罗斯学者统计,1986-2000年国家专项纲要的执行率为30%,1996-2005年国家专项纲要的执行率为10%。现任俄远东联邦区总统代表伊沙耶夫在2007年曾表示,俄联邦制定的投资规划几乎从未执行过。虽然没有近10年俄联邦政府投资规划执行情况的统计,但梳理近几年有关中俄旅游各类战略协议和合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后不难发现,按计划开工、按进程完工、按标准兴建、按要求达标的项目并不多见。有些项目在“十年磨一剑”中艰难推进着,有些项目则成为“纸上谈兵”的例证。中俄人文合作,特别是中俄之间的旅游合作,当务之急是落实已商定的相互投资“示范”项目和已签订并开工的重点推进项目。应站在新的高度,尽快实施“旅游线路畅通战略”,加快交通建设并完善合作机制。应更积极地探索“旅游+金融”,创新金融对中俄旅游项目的支持,做好边贸和边境地区旅游服务本币结算工作,为扩大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要建立人才培养储备机制。应帮助俄语导游通过在职深造提高服务能力;应增加俄语教学力度,改变只有边境地区设俄语教学的现状;应设立俄语导游网上学习平台,帮助有学习俄语意愿的导游和有俄语基础的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应建立中俄人文交流官方网站,开辟中、俄双语无障碍交流平台,全面报道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即时展示中俄合作交流的信息与进程,设立“中俄旅游”版块,展示旅游外交风范,助推中俄战略及计划的落实和完成,把良好的政治氛围化为务实合作,积极发挥旅游外交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