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
(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基于以“主题式”教学策略破解高中政治教学“碎片化”的思考
吴鹏飞
(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当前政治教学中出现一些为情景而情景、三维目标零散以及人为割断教学知识体系等教学碎片化现象,笔者通过大力开展具备“三贴近”原则的“主题式”情景建构、积极推进教学过程思维建构和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完整建构的主题式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碎片化;主题式;三贴近;建构
碎片化是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脱离教学内容的情景、割裂教学目标以及脱离体系的零碎教学环节。用“主题式”教学策略重构“情景创设、过程探究及目标建构”有助于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高效以及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当前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也最容易出现的“碎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情景构建“碎片化”。客观上,现行的教材重视情景设置的生活化,但教材中的情景常常一方面只是学习个别知识的情景,另一方面也是缺少内在联系情景。这时,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未经整合的情景材料现学现用,或者,只为书中的某个观点摆设一堆材料。课堂呈现眼花缭乱的材料堆积,展示的是为情景而情景的堆砌。教学情景创设上的“碎片化”现象就出现了。
过程构建“碎片化”。这是指教学中出现逻辑思维不连贯使教学内容孤立,或没有重构使知识零散的现象。一方面现行教材的文本知识与情景材料不够协调,另一方面缺乏思考的教师未对教材知识重新建构。这样教学中不能把握好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无法有效整合和贯通。
目标构建“碎片化”。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教学必须紧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有着密切联系的三维教学目标。可一部分教师在急功近利的教学中,把三维目标人为地割裂,只重视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无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样就造成了目标构建的“碎片化”,并且加剧了教学过程的碎片化。
主题式教学是依托主题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并采取适当策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主题式教学关注点在学生,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系列知识深入讲解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学生有着完整的学习方案与过程。
主题式教学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现实来构建学习情境。同时它要求师生都要运用情境展开自主的探讨和交流式合作学习,师生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实施者,也是交流研讨者。实施主题式教学时,教师依据课程计划,通盘考虑学科教材、学生需求来合理选择教学主题,串联知识切片。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起点和教学目标的契合点确定教学点,依据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学习技能和情感态度等角度综合分析,串联系列知识切片,纵向挖掘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和运用学习内容。
(一)开展具备“三贴近”原则的“主题式”情境建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必须破除情景构建碎片化——单纯地制作几张或几十张幻灯片,与所学知识有关或无关的资料都堆到多媒体上,教师一页页翻,学生一页页看。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看完有惊讶、恍然大悟等感觉,却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无全面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效用。
“主题式”情境建构,则是以坚持“三贴近”为原则,围绕一定“主题”把教材或生活中零散的材料与所传授的知识形成有机融合,创造性开发,构建出以情为经、以境为纬的深化主题认知的多功能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改变孤立的、碎片化材料情景堆砌,促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积极分析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构建,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如在教学《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时,一些教师往往将书本中“两种不同决策方式”的漫画和举行听证会的表格再加上网络上收集的一些地方听证会的图片一起放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笔者以围绕题为“泉州公交车票价调整”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通过角色扮演、收集展示材料、自由辩论等方式构建出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主题鲜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集合等结合起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全面思维的学习意识,发挥教学情境应有之义。
(二)积极实施教学过程的“主题式”思维建构
忽视知识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碎片化”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割裂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宏观知识的内在联系,导致知识连贯性被削弱。学生既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的断层又无法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过程看似热闹,但学得缺乏应有的深度,教师所讲往往也是照本宣科、照纲读纲,少了具有深度联系的内涵美。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题式”思维建构。
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式”思维建构,是在教学流程上通过主题的构建凸显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并依据主题学习活动凸显学生学习效应,通过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要思考本次学习的“主题”,要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提供内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问题。这样深度融合、内外联系,通过教学的“主题式”微建构,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又培养和锻炼了能力。
例如高中《政治生活》,如果我们以“全国两会”为主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等微主题的建构,让学生掌握两会的性质、地位、职能,通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系等知识清楚我国重大决策和法律出台的程序,掌握我国民主决策的途径;了解国家权力机关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了解各政党和政协的关系,掌握我国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等,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公民所必知的政治生活,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身边政治现象。
(三)全面实现三维目标的“主题式”完整建构
三维目标的碎片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割裂甚至忽视情感目标。“主题式”三维目标就是通过主题学习让学生既进行知识的理解领会、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究,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培育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情感和情感体验。
主题式学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设计主题,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环节,要围绕主题设计学生实践探究活动。这样,主题式学习要关注情感体验,要重视实践探究中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式学习的教与学不仅要求通过多重整合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要求全面协调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推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这样推动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完整建构。
[1]沈雪春.主题情景式探究:一种新的中学政治教学引领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2).
[2]翁勇军.拼盘碎片化教学情景之破解技巧[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10).
[3]张格波.“碎片化”教学现象剖析及调整对策[J].中学数学杂志,2014(9).
G633.2
A
1673-9884(2016)011-0086-02
2016-10-21
吴鹏飞(1971-),男,福建晋江人,泉州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