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秋
(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蕉城352100)
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的班级活动设计策略
马艳秋
(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蕉城352100)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必须结合课外阅读,开展读书活动。文章针对阅读面临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若干策略。
巧设;班级;活动;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只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也才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结合课外阅读,开展读书活动。
(一)阅读时间不足
调查反映,由于课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课余的主要精力都花在看电视、上网等活动上,对阅读缺乏兴趣,认为读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的消遣罢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一周中阅读时间超过三小时以上的学生数仅占31%。
(二)阅读范围不广
学生的阅读书籍主要来自家庭藏书、学生同伴群体和学校图书馆,这些书籍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够的。学生的阅读大多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涉猎书籍大多为漫画、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笑话类杂志、时尚类杂志等,而对于名著、科普知识、人物传记、文艺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则缺乏兴趣。往往对于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内心没有明确的目的,能拿什么就读什么,别人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
(三)学生的阅读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现在的教育环境局限,一些家长认为读好课内书籍才是要紧的事,对于学生的课文阅读大多采取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活动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语言大师吕叔相老师就曾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单一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而忽视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去拓宽学生视野,获得阅读的快乐。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课外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学生思维的“内化”,得出新的认识,并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新补充,也奠定了今后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以班级活动为载体,更有利于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开学初,笔者投入大量精力,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的方式,逐步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既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又让课外阅读有辅导。其次,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第一,提高课堂效率,能在课堂上完成的,绝不带回家,课后少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有充足时间阅读课外书;第二,充分利用早读和午读时间,让全班同学都和书本交朋友;第三,不浪费课内间隙时间,如练习课、复习课,鼓励作业完成又快又好的同学,自主选择书本阅读。
(一)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如: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二)设置学生的读书“展示园地”
例如让学生读书后自制积累卡、好书推荐卡通过展示台在全班得以展示、交流。有舞台就有戏,这将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三)布置班级图书角
开学初,发动学生积极将家里的书籍有选择地捐给班级,建立班级快乐书架,将书籍分类,由专人管理。每位同学手中有一本“存折”,读好一本书后,就可以到组长处加盖印章。积累到一定数额可以兑换礼品,比如:五个印章兑换书签,十个兑换动物橡皮等。鼓励学生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实现资源的整合。
(四)板报中开辟一块“读书小屋”,每周轮流由同学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科学家托夫勒曾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以满足自身阅读的需要。
(一)速读加精读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则需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培根)。而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知识量的增长。在此背景下,速读,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速读就是从文字读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读书方式。这种阅读方式主要适用于广泛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提升实效、增进知识的目的。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相较于速读的是精读。精读指为了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仔细揣摩、细心领会的阅读方法。在遇到有较大阅读难度和优秀文章的精彩段落时鼓励学生运用这一阅读方式。可按照“圈点——精读——摘记”的步骤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获取所需知识。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充分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如笔者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肖邦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选择有关书籍;再通过速读,筛选有关章节;最后精读,在圈点勾画中、在玩味赏析里、在摘抄批注时,调动人体的听、说、读、写、思等多种阅读手段技巧,获得收获。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要做到速读和精读相结合,学生才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加思考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阅读书籍并非简单的追求阅读的“数量”,还在于读的“质量”。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在阅读过程中事实上是学生与作者,文章与现实的碰撞、融合。因此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思维,自我的想法,自身的理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其培养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由内而外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将其培养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每月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有关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是“诗词朗诵”“寓言故事会”“寓言剧表演”,也可以是自己与图书的故事、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个书中人物演讲等。孩子们从中不断获得阅读的热情、提升阅读的成效,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学生的阅读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等,让学生在享受阅读兴趣的同时,获得知识上的进步;而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
利用班会课举办“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请家长来上课,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也可以推荐好书。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站在讲台上,孩子们心里的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记得一位家长给孩子们读《海底两万里》中的精彩片段。几天后,笔者发觉班级里很多学生手里都有这本书,一下课就拿出来津津有味的阅读,还常常看见他们围在一起谈论着的那个“独角鲸大怪物”,让孩子们对自然科学有更多的理解,更大的收获,更高的想象,更深的体会。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在书籍推荐方面,笔者坚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学业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形势等前提,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名著,推荐最新科普性文章、推荐感人进取的睿智短篇文章,为学生开启一扇扇知识、智慧的窗,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大语文阅读的广阔天地,使阅读“活”起来。
充分利用晨会和午读时间,推行师生共读计划。由教师推荐好书,并和孩子共同阅读,然后一起分享、讨论、交流读书的感受、疑惑和收获。这种阅读方式,主题多元,形式多样,非常受学生欢迎。例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笔者就组织学生共读《鲁滨逊漂流记》,孩子们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从中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其后的交流活动中,畅谈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同学间的交流激发出更多的热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阅读盲目性,又能指引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需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其操作大体有几点:
第一,每周上交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对文章某个片断或某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妨动动笔墨将其抄下。这很有可能是自己灵感的契机,感悟的翘班,通彻的前提。第二,每天在班级黑板推出一句名言,点名谈感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制作成书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他们的热情。第三,定期安排学习小组,群策群力,出一份《班级学报》,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团队及时给予鼓励、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成就感。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
读书是学生人生的一件大事,教师教学的一件大事,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学生人格素养、道德提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在教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班级活动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班级洋溢书香,叫学生心灵沐浴文气;帮助学生张开阅读的翅膀,将阅读转化为学生一生的兴趣和爱好。
[1]韩晶晶.抹去浮华沉静心灵——浅谈职业学校的课外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李庆全.试论如何指导学生“读”的几点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3]魏思凤.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J].福建教育,2005(10).
G420
A
1673-9884(2016)011-0034-03
2016-10-10
福建省教育学院2015年度基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JYYB-2015116)
马艳秋(1981-),女,福建蕉城人,宁德市蕉城区城南中心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