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好之·乐之
——谈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6-04-16 22:59高检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点语文能力

高检英

(建宁县城关中学,福建建宁354500)

知之·好之·乐之
——谈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检英

(建宁县城关中学,福建建宁354500)

中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即首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其次应采用具体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并有学习的兴趣,进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兴趣

学校推行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不断的尝试中,笔者认为,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要点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三方面,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听教师分析、讲解知识,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记笔记或机械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课外往往就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几项作业,甚至一点也不思考,只是应用各种渠道直接查找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糟糕的结果恐怕多数是把语文的学习当成负担,甚至讨厌语文,连起码的语文知识都难以增加。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之前,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是“自主学习”,能“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能否认的是,意识的培养与教师的知识水平、个人魅力、教学方法,甚至师德师品都有很大关系,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校从多个方面做出了指导与要求,比如编制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及评价机制等。从语文的教学来看,我想,这几点应特别关注。

(一)学什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会根据各种现实因素,认真制定教学目标,力求让教学有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学生从整体上来说,并不知道教师要教什么,他们的状态往往是教师“要我学”“我跟着老师就行”,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不明确,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的学习是被“牵着走”,学习效果当然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要素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到底应该学什么,每篇文章应学什么,每节课又要学什么,甚至是某个知识点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得出有效的学习目标呢?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学习一定离不开语言,即字词句的积累。其次就是,要通过这篇文章表现什么或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学习的过程是自己可控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二)怎么学。学生对于“学什么”的明确,毕竟不够全面或准确,同时对于学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遵循规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还有赖于课堂与课后教师的指导。“怎么学”,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记得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结合单元要求“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都关注到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但都只是停于表面的批注,一般只是标注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的很好”,而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者只举了极个别的例子。很显然,在学生的意识里,学习的目标过于笼统,学习的要求也过于浅显,这与“揣摩精彩”的要求相距甚远,怎样“揣摩”才能分析出其中的“精彩”呢?课堂上,教师就应就此知识与能力给学生做出必要的“告诉”,怎样分析,怎样解答,怎样才全面,探究的价值在哪,学生知道了对该知识点应怎样学习,才能真正从中总结方法,得到启示,从而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对该知识点能自如地分析与运用,不管是获得考试的分数还是取得长远的知识与能力,才叫真正的“学有所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比教给学生某个知识点有价值的多。另外,课堂上与在家的自主学习还有显著的不同,课堂上有老师,有同学,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弥补个人思考的不足,博采众长,让学生个体的学习有更广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开展好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得到教学相长的机会,既能教又能学,教和学相辅相成,学生能在相互学习中,得到知识,获得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容易形成一种模式,一种规律,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时间和空间。常常会有语文教师担忧,知识点没有讲透讲全,抱怨时间不够,其实,这是因为教育理念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总以为自己讲的多,讲的全,讲的深,学生就学的多,学的全,也才能学会。可是,只要稍微思考,就会发现,这是教师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与做法。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学习的效果从来就是学生的学占据主导因素,只有学生愿学,会学,教师的教才有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反之,教师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学,效果能达到教师教学预测的几分之几实在不好估量。因此,教师转变观念,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留足时间,转变角色定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自由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中,“知之”是基础,有兴趣才是关键,因此,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有很大优势:从内容上来说,丰富多彩;从文字来说,又极富形象,可以带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从文体来说,小说、童话有极强的故事性,即使枯燥的说明文、议论文,中学教材里选择的也是形象生动、又相对不难的题材。语文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容易。再者,从学生最关注的考试得分入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师、家长常常会感慨,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学生得满分不稀罕,得零分也不奇怪,可是语文,这两种情况几乎不可能。语文教师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语文这一学科寻找信心,或是激发向上的愿望,从而获得兴趣。当然,从教学的规律来看,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还是规范、健全的评价机制。学生能从每一次的学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肯定与鼓励,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言语激励的同时,制定并逐步完善评价制度。例如在学习成果的激励这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

在懂得怎样自主学习、又有了一定兴趣之后,学生能以学习语文为乐趣,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语文教师如能从语文学习的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从“知之到乐知”,最终“好之”,遵循教育的规律,就一定不会培养出未来文盲,即“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郑金洲.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G623.2

A

1673-9884(2016)011-0018-02

2016-09-21

高检英(1975-),女,福建建宁人,建宁县城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知识点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