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春
(漳浦县龙湖中学,福建漳浦363200)
情景美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蔡长春
(漳浦县龙湖中学,福建漳浦363200)
摘要:情景美文在思品教学中加以应用,能更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文章从唤起善心、激起孝心、固化诚心、升华公心、增强忠心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应用情景美文、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并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情景美文在思品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思想品德学科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品教学;美文;应用
教学之余,笔者喜欢阅读刊载精短美文的杂志和书籍,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做人与处世》《演讲与口才》等,这不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给自己从事的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灵感。这些美文多为散文或随笔,篇幅不长,有情有景,或情或哲,笔者称之为“情景散文”。利用情景美文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其学习更有意义,更能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笔者常常把阅读中偶拾的美文摘抄或复印下来,让它融进课堂教学中,形成“美文中的讲授”个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备课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情景美文,在教学中信手拈来,以辅助思品教学,力求以情感人、以哲育人。笔者以平时的教学积累为载体,谈谈情景美文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思品课的首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其道德情感。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媒介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情景美文。笔者曾经参加漳州市思品优质课比赛,课题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下同,七年级上),笔者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篇《斑羚飞渡》的美文,它描写的是一群斑羚震撼人心的画面——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延续,老斑羚们牺牲了自己,却将生的机会留给年轻的斑羚。该文作者通过描写斑羚们的壮举启发人们多角度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展示美文:《斑羚飞渡》。
提问:(1)说说文中你最感动的情节?
(2)为了抗拒种群灭绝的厄运,斑羚们选择了在一生一死的跳跃中延续生命的传奇,在斑羚飞渡的刹那,生命是什么?(说出最能表达生命意义的词)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发现生命中蕴含的无限力量。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深刻体会到生命的顽强、生命是悲壮、脆弱,生命有时是无私的等等。
笔者参赛时执教的班级是陌生的,但讨论非常踊跃,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奉献与善待自然。是否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有无爱心的体现,也考量一个人的人生智慧;生命的价值,不单是体现在个人的利益获得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你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珍爱生命上,唯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借助这篇文章的教学活动,学生热爱生命、亲近自然意识得以培养,也学会关心尊重身边的其他生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中,已在心灵深处播下善行善举的种子。在这一过程,教师需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教育变得自然无痕。[1]
笔者曾应邀参加漳浦县一个片区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课题是《难报三春晖》(八年级上),接到任务后一直琢磨以怎样的载体来呈现课文却无所得,备课陷入了瓶颈。一日闲读,一篇《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故事发人深思,令笔者眼前一亮,即刻从网上找到视频,为我所用:
展示:《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视频及画外音:一位小男孩每天都在苹果树的身边玩,爬到树上吃苹果,在树阴下打盹……小男孩长大后没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苹果去卖。又过了一段时间,不断成长的男孩对苹果树不断索求……后来,已成老年的男子回来了,树却只剩下一个树根了。
结合本课知识,讨论分析并谈谈《苹果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感悟与体会?
看完视频,很多学生泪流满面,笔者即刻抛出问题,学生们心有触动,纷纷道出自己的真实感悟,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堂课悄悄在学生心中播下“孝”的种子。当然,他们对父母的长辈的情感还需要激发,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认识需要增强,对如何孝敬父母的能力需要培养、指导与训练,而这些可以通过思品课来实现、来点燃。
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包括某篇情景美文为教学媒介之后,应该深入地去领会它,为它所感动,把它融为自身内在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在教学中就会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一种让教与学达到淋漓尽致的状态,这种时候,展示的虽是一篇美文,绽放的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当教师真正领略了一篇文章之后,所谓言传身教,这个时候,你的语言,你的一个赞赏、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已经把你的激情、兴趣、理念、价值判断渗透学生于无形,去影响、去感染他们,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写着“养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品质”。有一次,笔者刚接手任教八年级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级同学关系有点僵,时有打架事件发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是头疼。是不是可以通过思品课来改变点什么?待到《同学朋友》(八年级上)这堂课时,恰逢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浏览有关报道,得知莫先生在诺奖颁奖典礼上讲了《八个泥瓦匠》的故事,有所感悟。于是对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板书:交友的益处——朋友和友谊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展示情景小故事:《八个泥瓦匠》
有八个泥瓦匠外出务工,在路上遭遇雷雨恶劣天气,他们看到不远处有一座破陋的小庙,于是躲了进去。八个人躲进去之后发现空间很小,勉强容得下,可是庙外响雷不断,一个接一个球形雷在庙门外滚来滚去,情况甚是危急。他们以为得罪了天神,其中的一个人提建议:将自己的草帽往庙外抛,如果谁的草帽被刮出庙外,说明他做了坏事,就把他推出去接受惩罚。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于是众人把草帽往门外扔,有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刮出庙外。不容那个不幸的泥瓦匠抗议,其余的七个人把他扔出了庙外。可在一瞬间,那座庙轰然崩塌。
结合故事谈谈:
(1)读了这个故事,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______。
(2)真正的朋友,在我遭遇痛苦和困难的时候,他会_______;在我徘徊的时候,他会________;在我开心的时候,他会_________。
动机的需求理论和归因理论强调以下两点的重要性:运用内在动机;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基础。[2]学生对莫言很好奇,对莫言讲的这个故事也很感兴趣。当学生读懂了这个故事,他就会明白在与同学交往中,认识交友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宽容诚信,学会交友,也懂得帮助朋友,特别是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他会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合作,是思品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甚至比学生的分数还重要。当你的学生学会与同龄人相处,他(她)就会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这个班级就会顺利发展成极具凝聚力的团体,它充满希望、充满阳光、求知欲极强,这个班级风气勃勃向上。当然,这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你在教学中去选择、去领悟、去无形地渗透,其中,情景美文依然是重要选项。
这里的公心应是公平正义之心。当笔者的教学进度到《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八年级下)时,适逢笔者开公开课,听课的教师看到这个课题时,悄悄为笔者捏了一把汗——这个课题不好上。可是笔者不这样认为,公开课应该展现教师本真的教学风格,不应为开课而开课,而且笔者有自己的法宝——情景美文。《领导文萃》(2014年5月)期刊中一篇《企业离不开“懒员工”》给予笔者灵感,它说的是19世纪初,一个在柏林洪堡大学的小伙子到一家作坊里当会计,苛刻的老板因为几个员工偷懒,准备“炒掉”他们。可是这位大学生发现,他们几位并非真正的偷懒,实则会思考,对企业也有他们的贡献,后来老板高薪聘回他们。展示文章的开头后,笔者一步一步鼓励学生竞猜这个故事如何演绎,小组PK,评出最佳小组,藉此一个接一个澄清并解决有关学生对公平的认识问题,整节课一步步,引领学生思考公平的价值,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教师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找教育、在实践中求真知。[3]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追求公正的品质,可是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公平问题了解不多,感受不深,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理解社会中的公平问题,正确看待现阶段的不公平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所谓忠心,并非封建时代对某个人的愚忠,它指的是对党、对国的热爱之情。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现在很多学生,吃的苦少,享的乐多,认为一切得来都是理所应当的,更需要教师培养他们对党、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九年级时,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笔者鼓励学生周末走进乡村,感受闽南特色的乡村建筑、感受大海的壮阔、感受田园风景的美好,也可以走进学校所在的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感受时代的变迁,感受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学生走访之后,要求他们根据个人真实感受完成一篇美文,确实没办法完成的,要课外精选一篇跟九年级思品相关的美文。当一篇篇美文呈上,让笔者感到惊喜,学生找了《乡愁》《流年记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经典篇章。这些文章,笔者都要建立档案收集,并在课堂授课时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录用”,脸上写满成就感。此番成长体验,更加坚定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美文教学,寓情于景,让同学们更加坚信,实现伟大中国梦,我们指日可待。
多样的阅读媒介,使我们轻松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文章,遍寻美文,捕捉精彩,只为有效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明灯。作为思品教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美文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善心,激起学生的孝心,固化学生的诚心,升华学生的公心,增强学生的忠心,等等,这正是思品课程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参考文献:
[1]俞金池.思想品德课学生思维激活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
[2][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宝生,马晨静.把传统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
[4]郭红心.绘本阅读进课堂思品教学绽异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4).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3-0078-03
收稿日期:2016 - 02 - 22
作者简介:蔡长春(1973-),男,福建漳浦人,漳浦县龙湖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