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五大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213022)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和确定了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战略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对我国60多年发展经验教训的新总结,是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1]这一论述深刻表明,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2]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3]正是由于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今天,广大人民更加期盼过上美好的生活,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心声。
《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中深入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这些科学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要求和具体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和不懈奋斗,体现着中国人民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艰辛探索,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社会形态更替是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形态更替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选择性,是指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中国人民自觉选择相统一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之所以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与中国人民自觉选择相统一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5]人类社会始终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6]这一论述深刻表明,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7]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了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义。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运行方式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揭示。经过6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比如,资源的过分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科技创新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导致的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十分突出,区域、城乡、行业存在的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的发展不协调性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看到了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是要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8]这深刻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内在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了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义。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揭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多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放眼望去,今天的中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于生态问题的不满空前强烈。一段时间以来,水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雾霾’两字不断出现、PM2.5引发热议……”。[9]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看到了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是要实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0]这深刻表明,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决摆脱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了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义。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关系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揭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消灭了剥削制度,消除了阶级对抗,实现了各阶层人民的平等。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我们党更加注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1]这深刻表明,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了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的本质要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是指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也将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一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创新、推动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创新之路。二是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的创新,更是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全方位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加强科学普及,厚植创新文化土壤。三是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制高点。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以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对经济拉动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资源配置效率偏低,少数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等。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一是要突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东、中、西部的关系,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要两翼齐飞,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构筑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流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双轮驱动,推动国家软硬实力同步提升。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社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建设,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形成经济发展和道德提升协调推进的新格局。
3.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健康发展的条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体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系统越来越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趋紧,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视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节约资源就是拓宽发展空间,保护环境就是推动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是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树立生态安全底线意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保障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4.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是永续发展的源泉,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实行开放式发展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对外开放应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的理念。一是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通过创新开放模式,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二是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贸易往来和便利的金融互换服务等合作,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对接、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三是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平衡协调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在世界经济中的利益,着眼于运用我们的影响力促进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是和谐发展的内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始终以造福人民群众为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才能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一是要坚持共同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当代中国人的事,需要每个中国人尽职尽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实现人人享有。二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提高扶贫实效。三是要增加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12];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众生活底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6.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一是要改进党的领导的工作体制机制。要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二是要提高党依法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建立起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约束两道防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依据党章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抓好“关键少数”,夯实基层组织,严明党的纪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站在历史的峰峦,迎着时代的潮流,当今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我们牢固树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就一定能够引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6.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
[5]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6]决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 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14-07-3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7-798.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6.
[9]本报评论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三[N].光明日报,2015-11-03(1).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1).
[11]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3-29(3).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林善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72(2016)03-021-05
收稿日期:2016-05-02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基本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3-4403-16-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聂启元(1967-),女,安徽东至县人,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