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2016-04-16 22:24孙文心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价值观核心

韩 颍,孙文心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韩 颍1,孙文心2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阜阳 236031;2.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 新闻处,上海 200135)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领域近年来“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提炼“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核心概念、主要现状和方法,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所在。

微时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一、引言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近年来,处在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思潮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紧握时代脉搏,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对“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归纳梳理、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核心概念阐微

1.微时代

“微时代”是一种全新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他将借助数字化通信技术集成的文字、图像及视频等媒体资源用微型、可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显示。概括地说,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传播信息微型化,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可成为其传播内容;二是传播受众小众化,可以是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某个对象;三是传播渠道“微介质”化,比如当下热门的微博、微信、QQ等;四是传播动作简单化,无需复杂操作,简单的动动手指即可完成评价、投票、交流等功能。和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微时代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短小精炼、传播效果更具冲击和震撼力等特点。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否认,近年来,处在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思潮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也是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三、“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微时代的新媒体技术,为开展和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同时微时代的信息爆炸和价值多元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化领导和主导性地位产生着销蚀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乃至价值观定型都引发了负面效应。与此同时,信息管理的失范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娱乐性化消费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越来越多国内的学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微媒体认知及使用现状以及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归纳提炼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赋予的新要求,研究探讨“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思路、途径和策略,投入到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研究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研究状况分析如下:

(一)关于“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状况

文译,张媛媛等“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一文,结合网络新媒体传播与更新速度快,具有交互性和及时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等特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突破“3C”局限,开拓“3I”局面的基于网络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创新体系。

原黎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路径”认为: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代表“微”传播工具的即时通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开辟和拓展“微”传播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持续培育和弘扬,要构建“微”平台,占领“微”传播舆论阵地,同时注重“微”创新,抢占“微文化”传播高地,并加强“微”协同,增强“微”传播互动实效。

张妮佳“微传播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举隅”一文从微传播的六大主要路径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立足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团中央、团省委及有关高校和地方的做法,提出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微传播的策略,为凝聚青春力量,奋力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

胡飒“微时代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分析了微时代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裂变式、碎片式等特点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提出了新挑战。提出了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即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微时代各新媒体形态的互动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队伍的建设。

何碧如等在“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吴小英(2011)看到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时代的来临,近10年来高校大力开拓的德育阵地——网络德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进而提出:微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动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因时而动,积极反应;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体验微情微意、善用微言微语、把握微时微刻、发挥微事微力、培养微技微能、立足微网微博等多方面,不断增强网络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感染力。

(二)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研究状况

孙志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现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提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提出具体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姚瑶“微时代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一文,提出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从高职院校自身和学生特点出发,研究并找出加强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颜小燕,康树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阐释自己的观点: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必须看到,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但其主体传播思潮的多元化复杂化、工具主义倾向、掺杂其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等,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着消极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利与弊,采用更新理念、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方法和路径,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姚晓红(2013)等人注重研究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即在给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种种冲击和负面影响。高校作为培养大才的摇篮,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主导功能,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养化成为大学生内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三)关于“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状况

刘丽霞,刘凤梅(2016)研究认为,现代社会进入微时代后,信息传递、受众阅读等均呈现碎片化特征。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必然受到多方面挑战,如主流思想观念被消解,核心价值理念受到冲击等。因此,培育和凝聚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点从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大学生的科学及二次引导,以及深化媒体机制改革三个方面入手。

张英杰在“‘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中认为,伴随着“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视”等各种即时性网络应用形式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也逐渐随着传播载体的多元化而发生变化。基于此,选取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剖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冲击。最后提出,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的新载体。

杨军,陈根(2014)研究认为,微时代的新媒体,既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因此,在合理规避新媒体消极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健康的新媒体文化,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四、主要研究方法简论

关于“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原则,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用辩证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归纳与思考。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电子文献数据库将国内外关于“微时代”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梳理,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与思考。

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实际,设计修改大学生微媒体使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并选取足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效问卷,在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为撰写论文提供数据支持。

3.经验总结法。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综述和教育实践,对在“微时代”背景下各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概括,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并使之上升到思政教育理论的高度,对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个案研究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部分班级和个别同学作为特定研究对象,连续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观察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和行为,采取科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5.理论联系实际法。结合“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方法和对策。

五、研究现状述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其实效性。不难看出,在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理论问题

“微”并非“不足道”,“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项目旨在以“微时代”为切入点,研究、探讨并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对策和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微时代”特点,有效开展并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理论借鉴。同时,在“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创新研究,还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要求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实践问题

“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特征,已经慢慢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你微博了吗?微信发朋友圈了么?”俨然成为校园中最流行的语句。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创新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并掌握微时代的规律特点,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意见或建议,促进优化内容、创新手段,研究和探索微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更加贴切、及时和深入,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目前从不同角度对微时代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说成果寥寥,目前仅检索到相关期刊16篇,硕士论文1篇,可以说该研究领域成果目前非常薄弱。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规避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便携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特点和优势,使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载体,值得国内学者深入展开研究。

[1]文译,张媛媛,于淼,邹杉.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70-71.

[2]原黎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39.

[3]张妮佳.微传播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举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86-87.

[4]胡飒.微时代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7-49.

[5]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俞林伟.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85-87.

[6]吴小英.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84-86.

[7]孙志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9-82.

[8]姚瑶.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45-146.

[9]颜小燕,康树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61-63.

[10]姚晓红,田杰,吴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52-54.

[11]刘丽霞,刘凤梅.“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J].人民论坛,2016(2): 163-165.

[12]张英杰.“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6:119-121.

[13]杨军,陈根.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解与重构[J].教育探索, 2014(6):111-112.

2016-09-1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717);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2012GKK046)。

韩颍(1966-),女,安徽寿县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文心(1990-),女,安徽太和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新闻处记者,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传播与新媒体。

D64

A

1672-4437(2016)04-0004-04

猜你喜欢
微时代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