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侨声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展示”的运用
张鹉
(晋江市侨声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人都是希望被认可、被重视的。但要让别人认可你、重视你,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场合、适当的平台把你的能力、学识、思想等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上也同样需要这种平台,因此,应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面,如果同学们能多一些表达的机会,我们教师就更能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真懂还是假懂,是哪一部分懂、哪一部分不懂等。所以,本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再由学生自己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思维表现;展示方式;推理能力;逻辑关系;反馈展示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讨论清楚,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将学习的思路、研讨的过程、形成的结果展示出来,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以完成本节课对新知的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何谓展示?展示就是学生要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较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过程。
1.展(示)的内涵。在“课中”的展示阶段,要求教师在研讨阶段中,在对学生和小组观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让小组或同学通过研究,可利用小黑板、纸张、口头表达、实验过程展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和思维过程。正确的要展示,错误的地方要体现出来以便解决易错问题,让同学间通过发现别人的错误之处以引起自己注意。
2.课堂时间安排要求。建议15分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拿出15分钟来给学生进行展示,表面上看是一个较“冒险”的事,因为教师们一直觉得课时不够,让学生来讲、来展示,在浪费时间,最快的方式就是由教师自己直接讲给学生听就行了。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课堂是追求什么的问题,如果单纯以传授知识来看,似乎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思想等方面就显得不足。如果学生能通过问题探究,自主讨论出结果,再能清晰的表达给同班同学听,并让同学们听明白,就能说明他们是真正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这个时间安排也是合理的。
常用的课堂展示类型有组内“小展示”与班内“大展示”两类。其“展示”的方法则通常有四种。
1.口头表达。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展示方式,它运用起来简单直接,教师可通过提问同学的方式来实现。如,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版)《形变与弹力》一节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梳理,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性形变、什么是范性形变等,这类学习和展示简单易行,多用于深度较浅的概念问题。
2.板书展示。对一些推理过程或规律的掌握,则多采用这类方式来展示。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二(鲁科版)《机械能守恒》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同学上台(或用小黑板)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实验演示。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用实验来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可直观的说明问题,不过在课前的“先学”中,可引导学生去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版)《形变与弹力》一节的教学中,关于胡克定律的演示实验,就可以由同学的实验展示,来说明其规律。
4.体验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物理过程,理解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版)《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可直接让同学在课桌上推动手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可通过更换手掌与桌面间的粗糙程度(可换成毛巾、塑料、铁片等),在用同样压力推动的情况下,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示是新模式下课堂的关键环节。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能让学生听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物理原理去进行分析、推理和应用。通过师生互动、课堂展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和习惯,并能够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维和学习结果,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促进高效课堂的进行。为在物理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交流展示的技能,我们可以做的工作有:
1.创设“展示”环境。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这样,在传授物理知识时,教师就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共同去探索、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
2.明确“展示”角色定位。一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科术语进行表达,而且逐步要求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语言表达时声音要洪亮、思路要清晰、语句要完整精练,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展示”中学会倾听。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除教师要专心听他的表达外,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并能够对别人的展示结果做出判断。“听”的过程强调同学要抓住的要点:一是听同学发言过程中的要点;二要听同学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三要听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这样,就可以分析问题是否正确。
4.“展示”中的积极评价。在“听”其它同学表达的基础上,能对他人的“表达”进行积极评价。一是要充分肯定他人的重要观点,善于评价别人的亮点;二是能“听出”他人表达中的不足;三要能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采用“导、研、展、练、评”五段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同伴关系,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就对师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学生“学”的要求。课堂学习中——馈、表、理、联、研。
馈:在自学、小组研讨学习中要及时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懂的知识环节可向小组反馈,寻求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教师解决。
表:在研讨活动后,及时整理学习成果,要积极主动地在组内或在班级公开表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即使有错误之处,也要抓住课堂上这一最好时机来解决问题。
理:在研讨学习中,及时疏理好相关知识,做好个性化笔记,将知识和技能融入自己熟悉的体系。
联: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学会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能联系自己的优势进行合理化吸收。在知识整理上要学会联想和融合,进行对比学习。
研:研讨的过程是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的过程,要善于交流,在研讨中学习提高,在研讨中完成学习任务。
2.对教师“教”的要求。课堂中把握好学生的展示过程——听、追、启、梳、重。
听: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表达、逻辑思维、规范性、完整性及缺漏点,为点拨、答疑、指导做好准备。
追: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要善于通过追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迫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启:在学生展示阶段,学生在表述和习题解答展示过程中,若遇到困难教师则要把握时机启发、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完成展示。
梳:对学生展示出的学习成果,教师恰当地结合自己的备课,做系统化的知识梳理。
重:在梳理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结合本章节的重点知识,做重点强调和强化。有的地方教师有必要进行重复性的强化。
1.展示(或板书)要讨论的课题。用简练语言或较短的情境引入,引出课题,或板书课题。
2.展示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微课、板书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需注意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学习目标更多的是对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技能的要求程度、能力培养的层次等目标,总体上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一致性,但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更具体化。
3.课堂展示反馈既要能暴露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注意点中要害,不要拒绝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如果当堂解决不了,可以作为课后讨论的话题。
4.反馈过程要注意发挥班级学术委员会、学习小组和学科长的作用,反馈的必须是整个小组的问题,暴露的是多数人的问题。
5.学生反馈暴露的问题较多或者比较零散时,教师应该即时进行梳理,归纳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6.高效课堂要倡导“三不讲”。三不讲是指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在互动过程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没学会,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能学懂的则教师不用讲;有一些知识,限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老师就是讲了学生也听不懂的,教师可以不讲。在这样的原则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挤出”时间来讲学生真的不懂的重点知识。
反馈也是学生展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使用何种反馈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暴露问题,这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不要掩藏。其实,反馈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课前段:为了解学生对课前问题的预习情况,就可采用汇报反馈和检查反馈的形式。在运用汇报反馈时,应该与落实课前先学相结合,设计反馈表事先发给学科长,由学科长在课前收集汇总小组同学先学时发现的问题和先学完成情况,上课时在全班汇报反馈。然后,就是根据学科组长的汇报,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若采用检查反馈,则是在通过抽查学生课前的“预习问题”,了解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种反馈展示可以促进学生先学。
2.课中段:在导学、研讨后,有时需要一定的习题、提问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检测,这就是“检测反馈”。“检测反馈”可以是通过书面检测、板演等多种形式检测,目的是发现或暴露学生先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种检测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互查、作业互改来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反馈来展示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再与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就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展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组织过程,组织不当可能会出现“失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变成“优生”的“独角戏”,造成课堂气氛冷寞。要使课堂能够精彩“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一个方式,要求做“展示”的同学轮流进行,每个人都要参加,课前可以分配好“展示”的内容。对“后进生”,则要引导并教他如何进行“展示”和表达的方法,这样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当然我们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质疑,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以提升。
[1]李雅琼.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检查反馈”环节[J].新课程·中学,2015(10).
[2]李均.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9).
(责任编辑:詹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