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态生成资源展现灵动语文课堂

2016-04-16 16:5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动态资源过程

(长乐市吴航中心小学,福建长乐350299)

巧用动态生成资源展现灵动语文课堂

王晓芳

(长乐市吴航中心小学,福建长乐35029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也产生了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基于动态生成性教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动态生成性资源必然存在于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它能够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动力源泉。

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也产生了课堂生成性资源。所谓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相活动中不断形成的。[1]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完全预料到课堂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特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比如师生的认知与情感状态、具体的教学内容、课堂的心理文化环境氛围等,并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产生往往是预料之外,同时,也具有瞬间性和不可重复性。不过,动态生成性资源并不是现实的预先存在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教师能动的识别、判断和运用,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资源,发挥教育教学的价值。

基于动态生成性教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动态生成性资源必然存在于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它能够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动力源泉。

一、设计弹性教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立足于教材,按照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来预先敲定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编写非常详细具体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了教师如何教的方面,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陷入既定的程序,这样,课堂教学就缺乏弹性的空间。而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实现,并不是说只要课堂生成不要课前预设,相反,它对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在课前充足准备,具备高度智慧的教师才能够把握和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弹性教案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十分重要。教师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全盘地分析有关教学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系统安排和统筹规划,努力实现教学的优化。在教学设计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尺度,根据教师对于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预先深入的了解,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学性做一个预测,以避免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情境不适应。虽然,预设不能把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一一穷尽,但还是可以在一些方面提前做准备。这样,教师就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设计与安排,比如学生不发言,教师应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可能会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学生没有触及到,教师应该如何补充等等。

笔者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对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江水绿如蓝”,刚开始的设计是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读一读词句,找找这首词里藏着的一个“对子”,然后,教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让学生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接着告诉学生,这个对对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像这样的对对子就叫做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但在试上这节课时,发现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对仗的方法,并不了解古诗句中的对仗的美。因此,笔者在这个环节上进行了修改,从同样描写江南的诗句入手,接着引入因为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江花江水情有独钟,所以他笔下的江花、江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然后出示这两句对仗的句子,请一两个学生和教师合作读,教师揭示其中的奥秘——这两行诗句有一种对仗美,“红胜火”“绿如蓝”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色彩美,最后师生、生生配合朗读……这首词中对仗的妙用水到渠成,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有了相对充足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发挥也留有余地,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开展对话教学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必然依赖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对话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师生知识面共享,最终师生共同成长。对话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情感的沟通,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一节《花的勇气》的公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维也纳小花的坚强,问道:“如果你是四月维也纳冷风冷雨中的小花,你怕吗?”大部分的学生回答不怕,一个孩子突然回答:“我怕,因为太冷了。”教师愣了一下,马上指着班上其他同学引导:“你看,有这么多的小花一起陪着你,你还怕吗?”这个孩子看了看其他同学,想了想,大声回答:“我不怕了!”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教师有效地捕捉并利用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上公开课,正教学“武”的写法时,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武字没有多一撇呢?”这可把在座的听课者难住了。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只见执教老师稍作停顿后,风趣地说:“武,本身就是与打有关的意思,如果多一撇的话,那就是被砍了一刀,那就活不成啦!”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教师面对超出预设的问题时,镇定自若,能从所写的字出发,回答得天衣无缝,而又风趣幽默,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间接提高了书写的正确率。

三、密切联系生活

一直以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都是未受到关注的弱势群体,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往往强调教材、教学媒介和设施等有形资源,而相对忽视学生这一无形资源。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本,也是知识意义形成的土壤。对于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知识与生活之前搭建起桥梁,才有可能确保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从自身的本体出发去把握书本的知识世界。[1]

一位教师在教《鸟的天堂》时,指导学生朗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忽然,有人小声哼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引来一阵笑声。这位教师冲着发出声音的方向一笑:“赵传的这首歌确实好听,可是画眉鸟会这么唱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众口一词:“鸟儿们生活快乐,怎么会唱这样伤感的歌呢?”于是,这位教师来了个顺水推舟:“这样吧,我们给榕树上的鸟儿们编首歌,来表达它们快乐的心情。谁开个头?”刚才轻声哼唱的孩子开了头句:“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立刻有同学接上:“榕树是我温暖的家。”紧接着又有同学脱口而出:“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马上有人和上一句:“我们无拘无束地幸福生活。”……

教师充分把学生和教学中的动态事件做为课程资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意外的一幕转换成新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异彩纷呈的讨论中深化了对情感的体验。

四、营造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总是存在着某种教学文化。课堂环境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发展的整个过程。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远而又持久的。传统的课堂上充斥着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缺乏鲜活的气息。因此,我们培植创造型课堂文化,营造一种具有合作、探究、对话特征的课堂文化,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充满生命活力。[2]

营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环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上都有了重新的定位:教师不再是权威性话语的发表者,而是知识的诠释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翻转课堂的出现,就为新型课堂文化的营造创设了条件。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成为了指导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的传递者,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是否发展了互相协作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增加了自我体验,更有成就感。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资源显得更为重要。一节课上,教师按照给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基本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合理地利用课堂的动态而生成的资源,真正实现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提高课堂效率,让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1]吴刚平.老师新视点丛书:课程资源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雨亭.创造型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责任编辑:林文瑞)

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整合学习资源,构建高效课堂”(项目编号FJJKZX14—2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动态资源过程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动态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