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霞
修订版PEP教材增加了Let’s spell教学板块,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感觉这部分像鸡肋一样常常是一笔带过,小学语音教学的任务是教学生运用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听、说的感性认识。小学阶段英语语音基础扎实与否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将针对PEP五(下)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语音部分的两节语音课做比较分析。
1.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A 教师B复习导入Greeting time I’m in grade(年级)4.I like to travel(旅游).I want to go to The Great Wall and go to the grassland(草原)to grow (种植)green grass.介绍问候之后抽取带有gr的单词,让学生发现这些单词的共同点并导入新课。About me I am Grace.I like green grapes.I have a son.He likes green grass.He is 8.He’s in grade 2.自我介绍之后抽取带有gr的单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内容并复述,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单词的共同点,之后导入新课。新授环节1.两人一组通过单词卡片学习课本上的单词并学习br和 gr的读音:grandma,grow,green,grapes,library,brother,brown,umbrella。2.让学生说出带有br和gr单词的句子。3.学习歌谣“Green grapes grow”。1.学习gr的发音,然后观看歌谣,回答问题“Who likes green green?”。从歌谣中学习带有gr和br的单词并学习歌谣,然后总结br的发音。2.学生练习歌谣“Green grapes grow”。
巩固操练1.看图片填空,其中的单词需要空出两个格填出br或 gr。2.听写单词,从每个小组的评价区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的评价区主要是奖励br或gr,或者是本课所学单词除了br或gr的另一部分。)1.练习 br,gr和 a( )e 组合的发音。2.试读课本上的单词,通过课件展示每个单词,然后全部呈现让学生练习。1.读单词并归类:1.选择并写一写、说一说:拓展运用2.选词造句:2.朗读绕口令:3.美文欣赏:
2.分析
(1)语音感知
教师A和B都是选取了通过介绍自己情况的小短文,让学生感知含有gr的单词并导入到学习中来,教师B的小短文更简单并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两位教师都启发学生从这些单词中发现共同点并学习gr的发音。但是教师B抽取了这些单词之后又让学生复述刚才的自我介绍。就语音感知来说,两位教师都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初步学习gr的发音,但是教师B的设计更加细致,让学生印象更深。
(2)践行学习
教师A首先学习课本中的单词,用图片配合单词并从中感悟gr和br的发音,接着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单词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再通过课本上的歌谣继续学习;教师B则马上通过歌谣的学习,让学生再次感悟gr和br的发音,并在歌谣的学习和练习中继续学习。两位教师的设计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无形中掌握自然拼读的方法。但是教师B能基于情境教学,从歌谣入手学习,边学边练,学生在歌谣的学习中感知、浸润、践行着语音知识的学习。
(3)巩固反馈
巩固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A的两个巩固练习侧重于学生写的技能训练,教师B则侧重于学生拼读能力的训练,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之后逐步形成遇到新词就能张口念、出声读的好习惯。教师A把课本上的新单词作为新授的第一步,而教师B则把它当成了巩固练习的部分,是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之后对学生拼读能力的检测。两者比较,教师A只是在填空中给学生很少的时间进行拼读的巩固,而教师B则做足了功夫。
(4)延伸运用
教师A选择了写和说作为最后的延伸运用,教师B依然按着本课的语音主线发展让学生归类之后进行写作创编。最后是让学生阅读小短文,教师A为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但是写作内容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师B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但是如果教师B给出的不是五个独立的句子,而是一个具有情境类的小短文,效果会更好。教师A让学生朗读绕口令环节如提前放到巩固操练环节会更合适,教师B则结合季节让学生阅读一个小短文,更适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教学的灵魂——先进的教学理念
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实并不高深,不过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不要把《英语课程标准》束之高阁,拿出来经常地读、反复地读、深入地读、细致地读,直到能融会贯通,完全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为止。
2.教学的灯塔——教学目标
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只有沿着灯塔的指引才能找到航线。一节有效的课一定要从制订契合学情、清晰正确的教学目标开始,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并为其服务。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我们一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的标准,更是我们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
3.教学的根基——解读文本
在小学英语中,教材文本是学生获得新话语能力的主要依托。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文本,才能体会编者的意图,设计出更真实的情境;只有正确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处理文本,让文本直接和学生对话;只有深度解读文本,才能区分出主次,找准切入点,优化课堂设计。文本解读有着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攀登上怎样的高度。因此,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把解读文本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实现解读与教学的对接。
4.教学的路径——课堂设计
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只有路径正确了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优化课堂设计是重中之重。《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沈峰老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老师教的时候就应该站在运用的角度去教,活学活用。其实这句话和标准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始终是围绕着语言运用的角度去开展。
5.教学的归宿——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上,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活动情境,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听课是教师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听课的时候总是从主观上判断这节课好与否,其实是一种整体的感觉而非理性分析。把这些课记录下来对比分析就会清晰地看到差异所在,具体找出自己需要学习和避免的地方,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提高,无论是向身边的同事还是向优秀的课例学习,都是成长的一种好方式,所以我会在前行的路上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