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

2016-04-16 09:05李礼
学术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

李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

李礼

[摘要]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特征及优势,从主体、内容、互动、活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探索大力开展微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到5.94亿,微博用户数为2.04亿,手机端微博用户数为1.62亿,微信用户数为5.49亿[1]。微信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总体格局。目前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微信最活跃的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主体根据用户需求推送各方面多样化的信息;用户在接受信息后进行浏览和分享。微信公众平台以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实现了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要求,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基本特征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2]微信公众平台的广告语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为每一个企业或者个体、组织找到了自己的运营方式。诸多名人、媒体、店铺、游戏等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高校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备受青睐离不开其众多独特功能的开发与应用(见表1)。

表1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由表1可知,微信公众平台具备有通信、订阅和生活服务的功能,并依据学校、公司、名人等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功能分区定位明确。凭借其独特功能,用户(受众)能接受到所宣传的信息内容,这完全契合了微信公众平台广告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平台”。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微信与其他社交网络最大不同之处是具有单向环状私密传播的特点,虽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面对的也是“大众”,不同于其他社交网络大众,而是封闭的个体叠加,“大众”之间并不产生信息流通。笔者将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的功能特点作了一个比较(见表2)。

表2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特征对比

1.私密性传播方式。微信和微博不一样,微信用户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生活圈和朋友圈,更倾向于和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也不希望交流的内容被不熟悉的人关注或者评论。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互动和评论也仅为个人所见,这就自然将信息的流动固定在个人和微信公众平台之间,而并非像微博一样信息是在大众之间流通,这样私密的传播不会像微博一样容易形成“围观效应”。此外,微信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不会像微博用户那样形成大量的粉丝。微信用户只会关注自己精选且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微信公众号,私密性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热点从一个圈子到另外一个圈子,信息扩散程度相对降低,传播时间也是相对延长。因而其舆情热点产生的间隙时间相对微博而言更短。

2.“点对点”推送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用户只有选择去关注某个微信公众平台,才能够接受到该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出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性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想要传递信息,每次都能够准确地甚至可以说是强制性地推送给了其被关注的用户,是“点对点”的方式,明显不同于网络论坛、贴吧、微博等“点对面”“面对面”的推送方式,因而微信传播信息的效率高于其他媒体。“点对点”的推送方式体现了微信用户强关系的特征。虽然内容的推送带有强制性,但用户在强人际关系的推动下可以主动选择,更容易使微信公众平台获得认可和关注,难以产生用户抵触情绪和不良体验。可见,微信公众平台点对点的推送方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更为清晰和精准,有利于运营主体针对客体的需求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3.多样化、整体化传播内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在其内容与形式上。微信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图片,语音聊天已成为微信亮点。运营主体可以群发、推送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内容。整体化内容可以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的内容推送频率比较得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每天发布内容次数是有限制的。作为服务号的微信公众平台一个月只能群发一条消息;作为订阅号的微信公众平台一天只能群发一条消息。而微博内容发布次数不限,作为博主,微博内容是依据个人意愿发布且限制在140个字内,因而微博的阅读更具有碎片化。而微信公众平台内容都是运营主体对传播内容进行精心整合、排版,配上不一样的图片和版式而推送的。

4.圈内好友群发感染性强。微博的转发功能是任何人可见,同时也支持@任何人;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转发功能是转发后只能在朋友圈分享,且不支持@好友。这说明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私密性和隐蔽性。“朋友圈”已经成为了QQ空间、人人网后又一个火爆的互动空间,成为了微信好友分享的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分享的信息在“朋友圈”中进行传播,以微信好友、朋友圈的强关系带动,必然能够更加有效地产生共鸣,增强信息群发分享的感染性。首先,微信好友和朋友圈的关注是强关系的体现,比微博关注来得更为亲密,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则更为高效,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其次,由于是亲密好友之间的传播,往往提高了信息的可取性和可信程度,接受者更加容易受到感染和启发,进而进一步的分享和传播,能够引发大众热点,形成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舆论环境。然而,微信公众平台也避免不了不良信息的干扰,避免不了各类广告和心灵鸡汤的泛滥。如何让信息传播的平台更加纯净,也是微信公众平台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有利于调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个别谈心、集体开会、制作宣传栏及学生会、团委、学社联等召开的社团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基本上由辅导员或学校相关部门掌控,因而学校会有意识地采取特定的方式教育学生。不少大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信公众平台并不是指向性地一贯式单向传播,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对称,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信息的民主与平等,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传播与服务的过程中,同龄人、同类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彼此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榜样的示范,能更有效地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实现生活化才能真正走入大学生的心中。作为思想的载体和传播路径,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学院、班级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朋友圈”的分享。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态度得到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实时了解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动态和态度。比如通过关注学生“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开展互动专区等,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不但避免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谈话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的反感,还能通过微信公众互动平台让大学生接受和喜欢。

(三)有效地创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3](P10)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生会、团委及学院等实践活动,基本都是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局限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同一内容的教育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甚至“还可以就某一问题和一人或数人开展讨论,在获得更多的价值信息和丰富德育资源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答疑”[4]。

(四)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者龚志宏认为:“无意识教育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开拓思维、产生顿悟,进而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学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5]此教育方式侧重于感化作用。作为无意识教育的载体,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能够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微信公众平台就是无意识教育载体。因为它能够使受教育者亲身感受到教育氛围,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私密性的传播特点,信息扩散程度相对降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教育主体优化,能够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和启迪,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

(一)加强教育主体建设,提供保障性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承担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责任。加强教育主体建设,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保障的宣传平台,这就需要着力从队伍、机制和技术三条路径进行建设。

1.大力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力量。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媒体中心”,最重要的是需要大力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力量。一是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育人作用,使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新平台。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具有天然的管理优势,能进行运营建设,能增添平台活力,内容也接地气。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官方微信已经成为湖南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微媒体,其经验就是由学生团队维护。二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开通了手机微信,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和后台运营管理还是缺乏了解。因此,高校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三是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监控平台。由于微信本身的运营管理还存在漏洞,无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信息的侵入,无法完全避免负面消息输入。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对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删去不良内容。

2.规范运营机制,推进平台专门化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需要规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制,推进平台的专门化建设。一是实现管理组织专门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过程中要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明确分工与责任。例如,可以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编辑部,负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日常更新和信息的推送;由高校专业教师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监管,负责信息发布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导向。另外,技术人员的后台监测和数据收集也是团队必要的任务。二是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维护管理和更新机制。合理规范信息推送时间,保证每日固定更新时间。虽然微信订阅号每24小时只能群发一条信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综合考虑大学生作息时间,提高信息生成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微信的忠诚度。同时规范栏目设置,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选择是否设置栏目及相应的功能,应当完善栏目设置与管理,提高栏目的服务性。

3.技术筛查管理,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及时利用信息技术对传播效果进行准确统计分析,可以从中了解粉丝搜索了哪些内容、搜索次数、粉丝增长量、热门关键词、粉丝所在地等等。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最具意义的四种分析如下:一是取消和订阅情况分析;二是历史文章查询次数分析;三是热门搜索关键词分析;四是粉丝分布分析。通过技术的筛查和管理,可以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改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和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运营主体有责任去监督和规范信息制度。单纯依靠技术人员无法实时监管,需要采用相应的互联网监测和跟踪技术,屏蔽含有不良内容的信息;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举报系统,让所有受众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对内容进行监督,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微信公众平台。

(二)拓展德育内容,构筑影响力平台。“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经营理念。作为新兴媒体,亦是如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将有价值的德育内容传递给大学生,才能够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1.把握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不同的文化、道德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共同生存。大学生需要科学选择,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据调查,41.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微信全天在线;40.5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有空余时间就上线。他们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传播和分享各种信息,但缺乏理性分析能力,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健康、积极、高尚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在网络时代,弘扬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提倡的新的道德标准,本着和谐、公正、仁爱、共享的理念,在网络生活和实践中发扬、升华社会价值体系。”[6]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传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为中国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立足大学生需求,贴近校园生活实际。微信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际,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开放平台,有效地扩展了德育内容。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服务大学生的平台,其供给必须与大学生需求相符合。只有明确大学生的需求,才能设定相应的内容。针对现代大学生个性化、兴趣广泛的特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备娱乐性,可以将个性、思想和娱乐相结合。如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可以做一些校园风云人物的专访,用身边的事例来感染大学生,这样更加贴近校园生活,切合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教学,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困惑大学生的人生、社会、世界的认识问题能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3.注重微信内容的原创性和时效性。2015年2月,腾讯微信团队在其公众平台正式发布“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的公示”:“第一次删文并警告、第二次封7天、第三次封15天、第四次封30天、第五次永久封号。对于不遵守平台规则,乱使用‘原创声明’功能的恶意和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和被举报,微信公众平台将永久回收其‘原创声明’功能,且进行阶段性封号处理。”这是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杜绝抄袭最严厉的声音,旨在解决原创文章版权标识,巩固平台鼓励原创的制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发布必然要更加注重原创性和时效性。作为高校公众平台,内容的原创性,有利于激励广大在校大学生积极投稿,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个具有高校特色、内容原创的实践平台。高校公众平台应当弘扬主旋律,紧扣社会发展脉搏,结合学生实际,传递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效性内容。

(三)促进多方联动,优化感染力平台。高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应该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架构在互联网上,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使体系内的各个要素借助互联网技术,作出最优的组合,形成最大的合力,产生最好的影响。”[7]只有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载体变得富有感染力。

1.增强高校管理者、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学者曹海峰认为:“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传者与受众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受众很容易参与信息的制作和发送。媒介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正不断地授予受众越来越多的游戏和参与权力,‘全民DIY’内容生产模式使得传播话语趋向民主化,人们实现着休闲娱乐、自我展示、个性表达等心理需求。”[8]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介代表,也契合话语权民主化、平等化的特征。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上,不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与大学生,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话语权。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作为高校监督管理问责的公开化平台,也可以开辟校长对话互动专区,如“校长微访谈”栏目。其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是一种强关系,微信也正好切合强关系。辅导员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可及时发布学院动态、学生管理工作相关事宜、学生通知报告等,还可以通过微信对大学生展开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如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武大助手”就促进了互动话题畅谈既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感染力,加强了学生互动,又促进了团结与凝聚。

2.推动微信公众平台与其他媒体的自由互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下媒体的发展趋势。应积极推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通过活动协作,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如校报、校电视台等,共同开展校园活动,扩大宣传造势,增强影响力。如“湖南师范大学就业办”微信公众平台与湖南大学“麓山就业网”微信公众平台共同合作,分享就业信息和就业资源,共同为大学生谋福利。

3.推进学生社团与网络社区的互动。社团活动是最活跃的大学生校园生活。借助新媒体宣传与发展社团是社团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学生社团建设内部看,以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带动社团的宣传建设,比如社团信息发布、宗旨推广、召集活动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开展;同时,可带动社团和会员之间的互动。如湖南大学的部分社团就开通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会员招募以及发布活动信息等。从学生社团建设外部看,以微信公众平台连接网络社区,比如校园论坛、校园贴吧等,既扩大了社团的信息宣传渠道,又丰富了社团的受众,有利于提高社团宣传的效率。

(四)开展线上活动,构建影响力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活动的开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高校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高校德育工作应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并结合学校各部门开展活动。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授课、个别谈话和集体会议等,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且结合线上平台,开展线下活动,既能体现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功能,又能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红色论坛,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同时将线上的宣传和线下活动融为一体。线下活动可以是日常的社团活动、集体活动,也可以是班级、个人宣传活动。“利用微信更好地服务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通过建立完善微信平台,为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更好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提供保障。”[9]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师大之星”活动,在线下可以通过线上的投票来积攒人气,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展示每一位入选之星榜样人物的事迹和专访。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不但为活动开展作了全面宣传,也让学生在评选过程中学习他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接合学校各管理部门开展活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单,上手快,几乎是零成本。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各部门结合自身特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扩大影响力,创设特色活动。如中南大学食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食品安全调查,发布食堂文明礼仪,一些小抽奖小互动也能增添食堂人气;高校图书馆则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接口图书馆数据库,开发“图书借阅在线查询”功能,并进行图书播报活动,开展图书评选活动,提供图书推荐服务等。高校管理部门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宣传文化建设,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紧贴校园服务,打造亲和力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大力提高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学生的功能,打造亲和力平台,在服务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1.紧扣学校发展脉搏,促进品牌化定位。做好新媒体,要科学定位,形成品牌效应来辐射受众。“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立足点,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紧扣学校发展脉搏,坚持“服务学校和服务学生并重,立足校园和放眼社会并重”的原则;注重把握本校特色,注重传播校园文化理念,强化高校特色意识,促进品牌化定位。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平台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将师范生成长教育作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品牌化定位,打造师范生交流平台,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成长,开通师范生培养服务功能,加强师范生资源信息的整合。

2.贴近学生德育实际,开展优质特色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校园媒体明确用户的立场,关注学生生活、重视学生诉求。微信公众平台的德育开放栏目可以由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众多个性化栏目构成,每个栏目可以涵盖大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不同方面。如2014年6月,山东省启动首个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包含实名登记、办事大厅、特色服务三大功能板块,以及信息采集、岗位推介、就业见习、培训申请、创业支持、就业政策、报道派遣、档案查询、答疑解惑、三支一扶、留言信箱等15个服务栏目,构建了市、县级以及街道朋友圈三层结构。”[10]这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贴近学生德育实际,开展特色优质栏目的典型案例。

3.推广信息化服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移动网络时代,大部分网络服务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直接进行操作。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项功能,能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服务,创造快捷、便利的服务环境,也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文本、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完善学习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微课程,将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如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法,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包括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WiFi的覆盖,为师生登录微信号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有查询成绩、教师评价、在线借书、图书查阅、餐卡充值等刚性需求。如微信公众平台上完全具备以上管理与服务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将会是一个极为方便的工具。

[参考文献]

[1]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www.cnnic.net.cn,2016-01-10.

[2]搜狗百科.微信公众平台[EB/OL].http://baike.sogou.com/v58378222.htm,2016-01-15.

[3]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刘少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J].湖湘论坛,2005,(4).

[5]龚志宏.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6]任小艳,傅佩缮.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J].求实,2013,(3).

[7]梁彩花.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5,(2).

[8]曹海峰.众人狂欢:新传播时代与全民DIY[J ].天府新论,2007,(4).

[9]王铮,徐志远.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10]郑丽.山东启动首个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平台[N].人民邮电,2014-06-04.

[责任编辑:胡彩芬]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12ZD003);2015年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舆情暴力的伦理规制研究”(2015M57225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2- 0163 -06

[作者简介]李礼,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0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