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义国 冯海东
教导主任在学校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除了要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责任外,还要不遗余力地落实组织计划、激励员工执行,对基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管理。“领会上头,教会下头,摆平外头”,教导主任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导主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会给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阻碍。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导主任,怎样使自己的本职工作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与教研指导工作,这是教导主任所面对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导主任更应如此。在传统的教研工作中,基本上是“我讲你听,我评你听,我说你做”,没有给教师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教研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即:教导主任首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之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束缚和限制教师创造型的思维方式,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教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而不是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尤其在和教师研讨交流的过程中,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尊重教师的想法,使教师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二、转变角色,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互助”
长期以来,教导主任是教师心目中的“领导”。在工作中,尤其是评课时,往往是教导主任讲了算,教师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不敢与教导主任争论与辩论,基本上就是顺从教导。我们认为,教导主任应尽快转变角色,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互助”。教导主任不应再以“领导”的身份进行指导,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及时提供专业咨询、解决教师的困惑等。应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想、所惑与所需,以一种积极互动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同成长与进步。
三、转变职能,变“指令性”为“指导性”
在传统的教学与教研工作中,更多强调的是“布置、监督、检查。”目的是通过对教师的评比,调动教师不甘落后的心理,激起他们工作的热情。这样,效率比较低下。教师不能很快地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开展教研活动应由原来的“布置、检查、评比”转变为“调研、指导、协调”,即变“指令性”为“指导性”,使教师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导主任的理论水平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
四、转变方式,变“单纯指导”为“亲身示范”
教导主任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的教学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导主任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地进行听课、评课。要身临其境,沉到课堂中去,做好示范。教导主任亲自执教方能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的预设才能科学合理,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才能驾驭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导主任身在课堂,才能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成为学校课改与实践的领路人。只有教导主任敢于亲自示范,教师才能信服,指导才会有效。做到坚持教学,进入教学前沿阵地,深入到教学最深层之中,亲身实践和体会课程改革,参与教法改革实践和学法指导实践,更好地把握和指导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和教学信息,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依据。这样,指导教师教学与科研才有针对性,指导才会有效。
教导主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只有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执行力,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南漳县九集镇涌泉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