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鹃
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曾经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来展示。”可见文言文教学难度之大。不过还是有少数优秀的教师敢于尝试的,2016年1月11日我作为李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有幸听到了滁州中学李锐老师和滁州二中陈若祥老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文言文《兰亭集序》。
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文是主,言是辅,言通才能文达,言与文应该比翼双飞。下面将侧重从言不可偏废这个角度来谈谈我对文言关系的看法。
一、重点文言知识不可丢
高中考会考文言文,其实考的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能重视文言文,透过言去学会欣赏文,那这里的言就是回避不了的。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字词意思都没能完全弄清,又怎么可能深入走进文本,体会到古人对自然、人生的看法?记得当年我上高中时老师对文言字词的讲解很少,也很零散,到做题时总是云里雾里,不能确定答案,所以我感觉应把文言字词及语法知识贯穿到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去,重要的字词若能把高中新学义和初中已学义结合起来回忆、记忆,效果肯定不错。
就这篇文章来说,两位老师对字词的讲解都不太多,李老师的略多一点。李老师列出几个自己认为重要的,分别是“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陈老师在整体感知环节要求学生在朗读后一能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二疑难词句,交流解决。重点讲了一个“所知既倦”的“之”,在我理解是想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情况是在这一环节课堂气氛较沉闷,沉闷的背后反映出来几个问题:一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预习;二这是一篇难度很大的文言文,我作为一名老师在阅读的时候都感觉并不轻松,对学生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过分相信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重点字词讲解较少;三课堂留给学生对照注释及字词质疑的时间很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言知识都要讲,因为学生对于一篇课文中的文言词句并非都不理解,部分字词可以参照注释解决。在我看来,课后练习二中所列的四个字确实是本文比较重要的文言实词,编者也注意到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以修为例,练习中列举了本文中出现的两个含“修”的句子,分别是“茂林修竹”的“修”(高高的),“况修短随化”的“修”(长),还列举了一个初中的例子:《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的“修”(修建),教师在讲到“修”字的时候就可以把他们结合起来说,以前的知识可提问,新的知识若能猜出,更要鼓励。这种形式既让学生认识到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随“地”都是,又帮助他们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经常如此,知识便能内化成学生的长久记忆和文言语感。
二、文言比例要确定
这里有个比例问题,可以确定的是言是为文服务的,是辅,所以课堂占用时间是言少文多。言少到什么程度还要根据学情,程度好的班级更要少讲,但重点文言知识是不能省略的,程度差些的班级要多讲些,但不能超越文,否则是本末倒置。同一个班级,每天的学情也不一样,我们还要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定文言比例。以这课为例,授课对象是滁州中学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少讲文言知识的思路是对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积累和能力还在发展中,加上这篇文章难度较大,所以重点字词和句式等老师应该讲解,从课堂反应和气氛来看也说明这一点。
三、让言有趣不是梦
很多老师觉得文言教学很枯燥,学生也觉得难而无趣,那我们为什么不让言的学习变得有趣呢?
习惯思维认为言的教学是枯燥的,其实不然,我的大学古代汉语老师就把言讲得很生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考试成绩也棒棒的。所以言的教学是有办法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的。比如以说文解字的形式讲一些字词故事;教师故意说错让学生找错;词义接龙;在文的欣赏中讲解言。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无穷的,需要的是我们老师有不断钻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可见文与言密不可分,离开“言”,文章无法理解;离开“文”,言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文言比翼双飞才能进入文学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