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茂旗古代岩画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

2016-04-15 01:32刘媛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艺术特征

刘媛

【摘 要】 内蒙古达茂旗境内发现的古代岩画达四千多幅,其创作内容都取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面像、驯马图、群鹿图、双牛图等。这些珍贵的岩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已经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内蒙古达茂旗;古代岩画;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达茂旗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简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往阴山山脉,地处欧亚大陆的南缘。辽阔的天然草原,至今仍然是这里的生态特征。优越的生存环境也是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证据,达茂草原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里又相继有鬼方、猃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这些极具创造性的民族,在漫长而严酷的生存历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他们留下的诸多宝贵文化遗存中,岩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其境内发现的古代岩画达四千多幅。[1]这里也是内蒙古古代岩画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达茂旗的古代岩画大部分在迄今正北部的草原地带,作画的岩石都分布在丘陵地带的岩石上,凡石面平滑光洁,面朝太阳的岩石大都可有岩画。岩画的刻画方法有磨刻,也有凿刻。这里的岩画虽经数千年的风雨剥蚀,绝大部分画面的图形至今清晰可辨。达茂古代岩画的创作内容都取材于古代北方游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原始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有动物图形、狩猎场面、原始宗教崇拜等。另外也有不少扑朔迷离的符号和几何图形,至今难以解读。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古代岩画群体中,动物图形的画面占有绝对优势。达茂草原古代岩画展现的是千姿百态的古代北方游牧社会的风貌,这些珍贵的画面已经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岩画虽然是考古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研究成果和有关著述日渐增多,古代岩画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不计领域包括民族学、宗教学、生态学、动物学和美术学等多种科学。本文选择了本博物馆藏的部分达茂旗岩画实物为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入手,试图对其造型的技法和技术风格方面,做一粗浅的探索,以去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谬误之处难免,期待方家给予指正。

本文所选研的五幅古代岩画实物,都是上世纪末才子达茂旗推喇嘛庙附近的岩画分布点,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岩画的内容和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我们的研究者了解这几幅岩画的基本情况,在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探析之前,先将这五幅岩画的时代及画面内容逐一简述如下:

人面像:图形磨刻在一块面积约半平方米的黑色岩石平面上。画面的整体图形是一个的头部正面像,人像的面部轮廓和眉、笔、眼眶和口都是采用前线磨绘,眼孔和口部磨成深凹穴,人面像没有双耳。整个画面呈白线黑底,立体感很强,画面图形虽然简单,但由于笔力遒劲,雄浑粗犷,显得神态非常威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驯马图:图形磨刻在一块面积约0.8平方米的棕色片岩上。画面主体图形是一匹马,外加一个似在驯马的人物图形和一只羊。作画地方法是采用没骨技法磨刻。马的造型为侧身站立,表现风格颇为特殊。造型特征采用双线出马的两臂部和两个后腿。马的蹄印也是采用透视的立体表现手法,在马的前后蹄的外围各有一个立面圆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驯马人的体量比马要小得多,但磨刻精细,造型优美,整个画面显得很紧凑。

另外一幅马图型石凿刻在一块0.4平方米的棕灰色的片岩上。画面地图形是一匹正在奔跑的马的侧面,作画的方法也是采用没骨技法。马的图形占据了整个岩画,马的形体硕大,双耳耸立,生殖器官突出,追奔跑姿势,可会吻部是做了恰到好处的夸张,整体画面给人的感觉表现的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群鹿图:作品凿刻在一块面积约0.4平方米的灰色片岩上。画面表现了十多只动物的形象,有鹿、狼和羊,鹿的图形居多。作画的技法局采用没骨法凿制而成,画面的章法讲究,动物等形态虽然各异,但造型都很准确,场面的气氛也很和谐。

双牛图:图形刻在一块面积约0.5平方米的长方形的浅棕色片岩片上。双牛角作角斗姿势。画面的图形采用没骨技法完成,这幅岩画最主要的造型特征是岩画制作者在作画时,巧妙在两头牛角相交的空间部位,表现出一个太阳的图形。

对于岩画研究者来说,古代岩画年代确定,确实一直是研究工作的一大难题。至今为止,断代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先生通过动物形象比较与分析法,对岩画的时代进行了划分。[1]根据盖山林对达茂旗岩画年代的判断,可以把本文介绍的五件岩画作品分为三个时段,即人面像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驯马图和单马图为青铜时代早期的作品。群鹿图和双牛图是铁器时代早期的作品。

通过对上述几件不同时代岩画作品的研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是一个酷爱艺术、创造艺术的优秀群体。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艺术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以造型艺术为例,除岩画之外,诸如精美绝伦的红山文化玉器,大放异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陶,还有造型各异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都是令世人赞叹不已的造型艺术杰作。

达茂旗境内的古代岩画,从造型风格来看,早期的作品侧重实用,宗教色彩非常浓厚。以人面像为例,岩画制作的目的显然是一幅神灵崇拜的偶像。因为在当时先民的思想意识中,神的存在是一种有形的物,并富于人形。但是在他们心目中,神毕竟于人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这间人面像作品的造型方面,人为地把他的形象拉开一段距离,从而塑造出神性的偶像。这件作品在创作时,作者刻意追求的是画面的精神内涵,在造型方面,运用夸张的虚实表现手法,把人的脸型、眼睛和嘴巴等感情器官重点突出,把双眼和嘴巴作的圆深凹,脸型酷似一个骷髅,给人以顿生敬畏之感。这种造型手法是先民在美术创造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自我创造意识的超越,也只有如此,这件作品的语境结构的奥秘才能真正找到他的艺术感觉。

驯马图和单马图都是青铜时代早期的作品。两件作品的制作都是采用磨刻技法。马的造型风格不同,但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画面的内容分析,岩画制作者的创作动机是纯艺术作品。两件作品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只有阴刻的外形,没有过多的细节交待,十分概括,整个画面没有空洞,相反有种敦厚、朴拙、亲切和执著的整体美。驯马图中的马造型风格完全突破了同时代岩画作品片面表现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发挥立体创作思维,处理形体的透视关系,也掌握得十分熟练,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重深感,这幅岩画的创作思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美学境界。从驯马图所反映的造型技法可窥见,至少在青铜时代早期,北方先民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境界。

群鹿图和双牛图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正好是北方草原地带岩画创作的鼎盛时期,不仅作品的数量多,岩画制作的技法也较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岩画图形依然采用没骨法表现,凿刻技术已经取代磨刻。这一时期岩画创作的题材更为宽泛,纯艺术的岩画作品也大量出现。

群牛图的画面虽然不大,但表现的内容场面却很大。十多只动物的分布疏密有致,每一个动物造型刻制得都非常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充分反映出岩画的作者惊人的生活洞察力和高超艺术修养。

双牛图的构图更是别具匠心。岩画的凿刻者在牛与牛相交之处巧妙地安排出一个圆形空间,稍加修饰就出现了一个太阳的图形。这种创造发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做作,看上去虽然古朴笨拙,但其艺术魅力毫不逊色。岩画艺术源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实践,由实用性萌芽发展成为审美对象,经历了上万年的创作历程。岩画艺术通过视觉图像形式展现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面对先民在坚硬的岩石上创造出来的伟大艺术成就,我们倍感自豪和对他们的敬慕。

达茂草原古代岩画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保护好、研究好是我们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盖山林.乌兰察布岩画[M].文物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艺术特征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