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不同方言区文身比较

2016-04-14 20:29吴红妹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支系文身图样

吴红妹

黎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聚居于我国海南省中部、南部地区,如五指山市、三亚市、东方市、昌江县、琼中县等市县;在海南省其他市、县、地区亦有分布,如澄迈县、定安县、琼海市,但分布密度不及中南部高。早在秦汉已有人定居在海南岛,而“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文身是百越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黎族的先民们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一传统,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文身样式的种类、增强纹样图案的美感、赋予其更多的文化意义。目前黎族文身多见于黎族老年女性体表;男性鲜有文身者,1960年后鲜有文身者。黎族文身主要文于面部、手部(包括腕部)、腿部、胸部、背部等主要身体部位;纹样沿用传统,不外乎以点、线为主,单个或多个组合,组合成抽象几何图形,均为非写实性。若考虑到初创文身时期当地人的审美趣味、思维能力与文绘技法,其文身图样也表达出一定的象征意义,图案大多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事物影响,如花、蛙、羊、山等,在当时的环境中的确具有一定的写实性。通过总结归纳现阶段已有的研究、采访以及影像资料,可以推断,黎族文身的功能和意义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一是受黎族原始宗教的影响,文身者相信,通过文上黎族独特的文身,死后可免成孤魂野鬼,相当于烙上了黎族印记,文身是提升族群身份认同感、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在走访中,几乎所有的文身者都称,没有文身的黎人在死后会“祖宗不识”;二是受黎族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而文身图案在黎族文化里则是美的象征,为了追求美、装饰身体而文身;三是受当时历史环境影响,现今健在的黎族文身女性表述,其当初文身时间主要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当时的海南岛先后被日军、国民党占领,由于审美差异,文身女性可避免在战乱中被掳掠。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黎族总体保持着大致相同的民族特征,但按照其内部在方言、服饰、风俗禁忌、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可将海南地区的黎族划分为五个支系(亦称“方言区”)——“哈”(旧作“侾”)、“杞”、“润”(旧作“本地”)、“美孚”、“赛”(旧作“加茂”)。本文即是对各方言区的文身纹样、文身部位、文身的文化意义进行比较并加以讨论。

在黎族五个支系中,哈是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支系,其聚居于海南省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此外,在三亚市、东方市、儋州市也有少量分布。哈方言区文身多文于面部、手、肘、腿部。面部纹式主要以对称分布在两颊的平行线条为主,线条自嘴角延伸至眼角,有时兼以散点装饰。各村落、各宗族的面纹各异,本宗族不可文他宗族之式样,否则会引起争执,甚至导致部族间的战争。因此哈方言区的面纹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三点功能外,亦承担着表明文身者氏族的功能,它是支系中族群的象征。

杞方言区在人口数量与分布广度上,仅次于哈系,其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及其周边地区,如琼中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大部、昌江黎族自治县东部地区。这一支系的文身部位较少,主要是面纹,始终遵循着对称性原则。虽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该支系中部分妇女的手部、腿部也有纹素,但均为若干条平行的直线,图式非常简洁。这样的元素缺乏艺术性和文化意义,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整体而言,杞方言区的纹式是所有方言区中最简单的一个;文身过程也是最短的一个,普遍在一个小时左右文完,据目前的走访情况来看,文身时间最短是十分钟,最长四小时。

润方言区主要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大部、儋州市南部地区。该支系的文身主要文于面、胸、背、腿、手几个部位,是所有支系中文身部位最多的一个。从文身图样的丰富程度来看,润支系的图样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腿纹,现已考的腿纹样式至少有22种,且每种腿纹在实际的文身过程中,还被变化加工,被赋予文身师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文身时间也较长,普遍需五天、分五次方能文完。若以现当代美术学衡量标准来看,润方言区的文身图样最具艺术性,装饰意义最为突出。

美孚

美孚方言区零散分布于海南岛西部的东方市与昌江黎族自治县。同文身部位最多的润支系相比,该支系缺少了背纹,然而却丰富、细化了面纹、腿纹——拥有润不具备的眼眶纹、膝盖纹。其文身样式极为复杂,有斑斓的美感,文身密度较高。然而这些复杂纹样的构成要素却并不复杂,仅有散点、直线、曲线三种最基本的元素。由于美孚方言区的纹式大量使用点这一元素,结合黎族原始信仰的图腾——蛙图腾崇拜,笔者推测,该地区的文身图样在原始时期是一种写实性文身,散点的广泛使用可能是黎族先民在试图描摹青蛙表皮的纹路,或是希冀青蛙繁盛的繁殖能力。

赛方言区在人口数量上与分布的广度上,均处五个方言区中的末位,且语言与其他方言区差别较大,难以相互沟通。赛方言区的文身绝迹多年,且缺乏专门针对赛支系文身的史料研究。因此该支系文身无处可考。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黎族积淀了大量宝贵的文化财富,单就美术方面即拥有黎锦、黎单、黎族藤编、椰雕、炭画像等技艺,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著名的黎锦属其中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黎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那么文身便极有可能是黎族先民们记录信息的载体。对黎族文身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代人还原古黎人的生活劳作方式以及美学思想。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黎族文身纹样亦能给予当代的纹身设计一定的启迪。虽然黎族文身在1960年之后被禁止,但对其美学意义、史学意义、文化学意义、符号学意义的探索只是刚刚开始。作为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黎族文身研究亟需越来越多的美术学、人类学专家、学者的加入;在海南本土高校的美术专业校本课程中也有待于开设黎族文身相关的课程来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支系文身图样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文身
文 身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越南电站EPC项目设计图样审批管理
“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课程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