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氛围是活跃的,宽松的艺术创作氛围和雄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美术创作的繁荣提供了依托。本文从美术创作理论的传统运用、美术创作理论的创新运用两个方面予以研究,并提出了美术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术创作理论的传统运用
在国画方面,无论从构图、笔墨运用,施色、客观题材再现等方面,都有传承前人技法。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是从临摹古人优秀作品开始。无论花鸟还是山水人物,更有继承前人思想,表达创作着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纵观古今,每个创作者的学习过程都是在临摹前人作品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技法时,尝试性地融入自身感悟和思想。这时的创作过程还处于一个尝试阶段,一旦某种方法被自己完全领会并加提炼,再创作画品时就轻车熟路了。这与唐代书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的思想,显然是一致的。另外,南朝齐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务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中国古代绘画从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低成败的标准。随着现代人视觉文化的发展,在创作中不仅有古人散点透视的方法,也有焦点透视的运用,比如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不仅如此,各种画法的融合、创作特点的启发,都可以相互借鉴用以再创造。
油画源自西方,其创作理论与国画大相径庭。它的素描与色彩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学画的基础。以焦点透视为主而发展的油画,到了近代也出现了类似国画散点透视的立体主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典型代表。从西方古典主义宗教类题材的写实油画到18、19世纪的写实与浪漫主义油画再到现在的多元化油画创作,这些优秀的作品都为学习油画提供了参考,以这些参考为基础,结合现代生活环境来创作,逐渐出现了西方所倡导的表现夸张,用色大胆的油画大作。
美术创作理论的创新运用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文化氛围轻松,这些都为发展美术奠定坚实的基础,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能制约现代美术创新。科技支撑着作画工具的创新,经济决定着书画的市场,轻松的文化氛围则使多元化的美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身处互联网的时代,创作者可以在足不出户地获取美术的各种知识以及发展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节奏。当然,美术创作的学习途径也便捷许多,强大的数据库搜索引擎将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链接起来,使得学习更加有效促使了现代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美术多元化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美术必须突破原有的传统套路与时代结合,多方面发展。实用美术的兴起丰富了美术创作渠道,因其实用的风格而倍受青睐。相比之下,传统画作则受到冷落,只有创新才能振兴传统画作的市场。我们可以从题材、原料、构图、表现手法等不同角度加以创新,比如张大千晚期绘画创作,有与佛教壁画的联系,有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联系。
如今中国当代美术空前繁荣的局面是由多种流派、风格和类型组成的。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现实主义美术、重建传统文化景和形式的美术、现代主义美术以及具有前沿性质的实验美术。在题材上,既有反应历史重大事件与现实主题的作品,又有歌颂当代公民美德和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除了写实主义手法外,现实主义美术还广泛借鉴了现代美术、民间美术和传统美术的诸多表达方式,诸如抽象、变形、装饰、表现、超现实、综合手法等,由此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包容量及其活力。这也为美术继续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当代美术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美术是量大于质的繁荣上升阶段。从数量上来讲,中国当代美术家居于世界前列,但没有出现世界性影响的美术大家,也就意味着没有出现影响力的大作。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从近几年的大型画展来看,当今人物画常采用非主题、无情节、超时空的处理方式,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组合与并置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当今人物画有着淡化主题内容而突出审美愉悦趋向。另外,山水与花鸟画,则以偏工整细腻居多,写意画充其量也只是小写意。
对比全球艺术现状,中国当代美术的观念、手法、材质、技术和传播方式仍显稍逊。新兴艺术与实用艺术等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市场仍需扩大,比如: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材料艺术、装置艺术等。实用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美术创新越来越多样化,各种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也不断在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视觉与审美思维,提高我们的精神享受。但是琳琅满目中也免不了参差不齐。面对质量不高的美术作品,倘若没有足够高鉴别能力,则对大众的审美取向也是一种考验。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应生出更多形式的美术创新的出现。这样以来,对中国传统美术的运用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冲击。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美术与时代发展更好的结合,既能突出传统中国美术文化,又能彰显现代美术活力,一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胡晶晶(1991-),女,河南省安阳市,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