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英
“四之作文”,即:首尾照应之法、画龙点睛之笔、内容结构之线、思想感情之深。这是越支小学在“培养小学生(3—6年级)‘四之作文能力”的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内容,其中六年级是培养学生“思想感情之深”阶段。
通过对六年级学生一段时间的实施践行,发现学生对“思想感情之深”有了深入感悟,他们领悟到了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灵魂所在,知道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了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白了文章只有具备“首尾照应之法”、“画龙点睛之笔”、“内容结构之线”与“思想感情之深”,形式上与内容上完美结合,才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神韵的好文章。其中学生亲历了一个从“感知品味”到“深入感悟”到“深化理解”到“深层表达”的过程。下面是我实施过程中的四步走。
第一步:知识链接
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我们把每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提炼、品味、学习。比如,学了第一单元中的《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们进行了以下提炼:
一是首尾照应之法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课文《山中访友》一课的首尾:
首: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尾:雨停了。幽谷了传出里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了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了一路月色。
首尾照应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朋友、对大自然喜爱的思想感情。
二是重点段落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课文《山中访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间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流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故。
这一段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亲切地写出了作者对古桥、对大自然的喜爱的思想感情。
三是修辞方法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课文《山中访友》: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与我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修辞方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古桥、对大自然的喜爱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在写作当中,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本,即使是模仿,学生的写作也有了方向,不至于一写文章就头疼。所以,知识链接是我们从学到写的一个桥梁,是学生感知品味的过程。
第二步:随笔感悟
学习课文后,我们会用随笔的形式把所学方法穿插进来,即学以致用,熟能生巧,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练笔,学生即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此时学生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达到了深入感悟的程度,如:学生冯扬柳在学完《桂林山水》一文之后的随笔中这样描述了越支西的那条河:
家乡的小河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小河的水真清啊!清的“天光云影共徘徊”;小河的水真静啊!静的“水面无风镜未磨”;小河的水真绿啊,绿的“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水、一草、一木,犹如一幅凝固的油彩画,深深地嵌在我心里。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在此环节中,结合学校金柿生的学生评价中奖励机制,让学生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审视其他学生的文章。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共同审阅本组或其他组的文章,选出其中的40%,然后由组长带着选中的作品参加小组长组成的评审团中参评,从中再选出20%-30%,选中同学的作品和姓名就会被同学积累到“四支”作文的积累本上,并且这些同学会得到一个A,累积3个A后,就会得到一颗耀眼的金柿星,这些同学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喜悦,点燃了学生写作的激情。
第三步:积累提高
这是学生在学习写作本领后,自己向前迈出的关键的一步,自己至少阅读2—3篇文章,通过小组交流增加了课外阅读量,欣赏佳作中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汲取更多精华,为自己作文积蓄养料,使自己作文能够更完美,再提高以至达到“深化理解”。
在“阅读提高”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给予学生人文关怀,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喜欢的文章,喜欢的段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积累提高。
第四步:赏析评价
我们与语文课本的八个单元(下学期六个单元)和金柿杯作文竞赛同步进行,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在每一次的习作或“金柿杯”的作文竞赛中,通过对学生习作和竞赛中佳作的评价,达到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的目的。
习作中根据教师的评价,选出优秀作文10%。竞赛中选出(评选方法和随笔感悟中的方法类似,不同的是教师也参与评价)的20%—25%,这些文章及作者姓名和随笔感悟中评出的一样让学生积累在四之作文本上,这些学生同时会得到一个A,另外,竞赛中的冠军得主的文章还会被装订在我校“柿林园”的校刊中(争取每次作者不重复)。
“四之”作文培养初见成效,学生已经内化了思想感情之深的表达与内涵,并逐渐转化成了技能与本领。他们有滋有味的文章,有时会触动你的心灵,会让你激动、兴奋不已,会让你悲伤、潸然泪下……如谢欣同学在《记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中,这样写道:
更引人注目的还是校园的我们师生,我们活跃在校园,你看,我们的大课间,老师与同学身材的高和矮,年龄的大与小,活动中的争与让,这原本意思相反的词语,在课间活跃中却融入了完美与和谐,那上下翻飞的口袋,那生龙活虎的劲头,那阵阵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校园,回荡在天外,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不是春天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而是校园的生机唤回了春天!
乔欢同学在主题队会观看汶川地震视频后的作文竞赛中写了一篇文章,《用生命守候》里这样写道:
当汶川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僵,救援队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爱唱歌的张米亚教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老师不惜一切代价,用鲜血,用生命守护着我们,他能不爱他的学生吗?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老师是最爱学生的。
而在我们当中,有的学生有了缺点、错误,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甚至顶撞老师,孰不之严厉也是爱的一种形式,我们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慈祥的爱,更需要严厉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在金柿魂的学生教育中,努力学习,在金柿杯的学生活动中,积极踊跃,在金柿杯的学生评价中永争金柿生,让我们用最健康的体魄,最好的品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最爱我们的老师吧。
“四之作文”中的四步走,其实也是“自悟”与“自练”为主,“阅读积累”为伍“指导评价”为辅的四步走,今后还会更深更广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