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
成立于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2014年营业收入2197.78亿元、净利润110.49亿元。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国企是其主要股东,现中央企业宝钢集团、上海国资委旗下申能集团分别为第一、第二大股东。长期任职国企高管,高国富2006年起出任中国太保董事长、党委书记,带领公司2007年在A股IPO、2009年实现H股上市。伴随上市的是公司治理优化,按高国富的说法是“将一家国有企业变革成完全现代化的公司”。这种治理优化给力了企业大发展,业绩不俗。关于公司治理,高国富有着自己的体会。
有健全的治理机制至关重要
中国太保董事会致力于治理结构和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参照国际最佳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使得作为集团整体上市的公司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集团层面,并积极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
我们通过A+H股上市,完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体系,将一家国有企业变革成完全现代化的公司,这是公司变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从现在看来,当时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沪港两地上市后,公司董事会由十多名董事组成本届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是来自于金融、财税、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董事们的思想碰撞对董事会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企业还是要努力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办事,这样才可持续。能快速发展固然是好事,但要可持续关键还在于遵循行业内在的发展规律。保险公司是进行风险管理的。2007年上市以后,公司董事会就提出推动和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并一直坚持。总体上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的状态,在经济困难的环境下,显示出很多隐忧。现在很难说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已经具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仍然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世界上先进的保险集团的动态变化,看看这些新动态会不会成为趋势,想想如何运用到我们的方向定位、流程再造及管理方面上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锻造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过程。
董事会的专业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是股东董事,但他对这个行业未必十分了解;有的是独立董事,他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家。我们这几年对董事会的专业化建设是花了力气的。太保的董事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比如战略、管理、风险、法律、财务等,董事们都能围绕公司的发展和治理提出一些至关重要的思路和举措,我个人也受益颇多。
我们努力让董事们更深切地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除了安排董事培训之外,我们还安排董事的工作研讨会,还有董、监事视察工作的制度,让他们更多更详实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以便在董事会层面更好地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如何看待董事长的作用)我觉得关键是建立机制,一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个人的作用再大,也是渺小的。能够有一个结构好的董事会,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才是至关重要的。
矩阵管理模式
像太平洋保险集团这类的金融保险企业,必须要明确选择哪一种管理模式。2007年时,我们启动了组织架构变革,从总公司分业经营、分公司单打独斗的状态,向集团化管理架构转变。集团层面不再经营业务,专注于“战略规划、政策指引、风险管控、资源统筹”职能。同时,我们在集团层面成立了7个条线的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战略、财务精算、人力、风控、合规、审计、资产负债管理等。单就审计工作来看,过去无论是集团,还是子公司都有审计部门,现在我们成立了集团审计中心,集团由外部审计,子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等机构由集团审计中心审计,这样就强化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标准化,保证了审计质量,加强了内控管理。
现在,集团层面的部门比较精简,四大部门两个中心:行政人事部、战略企划部、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信息技术中心和审计中心,每个部门均实现条线管理,一贯到底。这个矩阵管理模式也保证了几年来的稳健发展。
实现稳健发展
得益于公司治理的变革,太平洋保险集团实现了稳健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行业领先优势和持续增长的投资价值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并连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11年列第467位,2012年列第450位,2013年上升到第429位。
2015年上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市场策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1345.14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净利润112.95亿元,同比上升64.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公司连续第五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28位,较2014年跃升56位。
企业的本质和使命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创造,这种价值创造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基于此,我们推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发展。当前,转型发展棋至中盘,我们将不忘初心,更加坚定地把握客户导向的转型方向,进一步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回报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