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6-04-14 06:19胡玲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春笋课文小学生

胡玲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要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应用引导学生转述的方式提高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共鸣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低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需要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语文知识积累不足,这是小学生开始阅读抽象语文文本的学习障碍。本次研究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效进行阅读活动的策略。

1.引导学生从感观的角度阅读

据科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比较喜欢看图片较多,色彩鲜艳的图画书,不喜欢看文字较多的书,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的缘故。小学生不喜欢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他们喜欢眼睛能看得到、手能摸得到、鼻子能嗅得到、能刺激他们感观的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要让小学生理解他们正在阅读的文本,就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给予学生感观刺激,让学生从感官这一角度理解他们正在阅读的事物。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春笋》这一篇课文为例。

教学引入:教师应用多媒教技术引导学生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学生看到在春季,竹林中春笋冒出尖尖的芽来了。在视频还未播放完毕时,教师按住暂停键,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春笋”,教师引导字生思考,春笋在什么季节生长呢?学生齐生回答:“春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季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及刚才播放的视频,表示春季是多雨、多雷的季节,在这样的春季,春笋才能发芽。当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回答教师问题的学习态度。教师又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春笋一一破土而出,越长越茁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是什么现象呢?”学生们表示刚才是春笋发芽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么形容春笋发芽的呢?学生一边回忆刚才的视频,一边结合课文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学分析:小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文字描述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一边刺激学生的感官刺激,一边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文字的内容。比如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头”这一事物,就可以引导学生抱抱自己的头;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跑步”这一词汇,可以引导学生比划出跑步的動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实物、观看图片、观看多媒体视频。只要教师应用多感官刺激的方法,就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

2.引导学生从思维的角度阅读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划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让很多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障碍,很多小学生表示他们不懂得如何划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差异性,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难以高度抽象的概括课文的意思。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语文文本的意思,就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篇课文为例。

教学引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篇课文共同现了几个人物?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这一篇课文描述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这几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呢?学生经过思考,表明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小松树和风伯伯。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小松树和风伯伯的故事是怎么展开的呢?学生经过思考,表示两人是从交谈开始展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人一开始就交谈了吗?学生表示,刚开始他们是没有交谈的,他们从第二段、第三段才开始交谈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第二段、第三段才开始交谈,那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学生经过思考,表示第一段说明了事情的起因,最后一段说明了事情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这篇课文,记叙文的框架结构是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记叙文的框架结构和串联起框架结构的因素。

教学分析: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划分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很多学生会不理解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的划分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支架式的教学法,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一个巨象的,能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的问题。当学生理解了所有的问题以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刚才回答问题的经验来回答抽象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经验,应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的课文,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当学生长期受到抽象思维训练后,以后阅读课文时,就能直接用抽象的思路来理解课语文课文。

3.引导学生从转述的角度阅读

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课文中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从共鸣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乐于展现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讲故事、玩角色扮演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感情。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这一篇课文为例。

教学引入: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讲课文里描述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有些学生的故事讲得不生动?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把故事讲得生动的学生有共同的特点。这些学生或者非常能抓住故事的重点、或者能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或者能清晰的表达故事发现的逻辑。学生为了强化自己的转述能力,尝试以抓住重点、逻辑层次、语言描述这三个角度来理解语文课文。

教学分析:小学生的探索心强、表演欲望强、感情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从语言转述、表演转述的特点来理解语文知识,使学生能够抓住语文课文中描述的思想内涵及情感表达。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要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应用引导学生转述的方式提高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共鸣度。小学语文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高效引导1~3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添翼.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指导【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2】杨金霞.走进儿童心理,创设快乐的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1(10)

【3】颜莉.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4】申立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目标与课型的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5】宋新荣.汇涓涓细流成知识海洋——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猜你喜欢
春笋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食春笋知春味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12种吃春笋de方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