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秦玉珍
(1.暨南大学,广州 510632;2.中山大学,广州 510632)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整理与研究
王华1,秦玉珍2
(1.暨南大学,广州 510632;2.中山大学,广州 510632)
摘要: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是华侨华人研究的对象之一,加强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是侨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主要从资料范围的界定与收集、资源库建设、专题网站与交流平台创建等方面开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将其纳入国家智库体系、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报告、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研究中心以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员;华侨华人;专题资料
随着全球移民、再移民的规模、范围与速度的不断扩大与增长,当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已达6000多万,广泛分布于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近1000万是近三四十年从中国大陆向外输出的[1]。其中,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为400万,除了东南亚地区之外,大多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人数和规模不断增大,知识水平和专业层次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华人精英中的重要群体。华侨华人整体从历史上的三刀(菜刀、剪刀、剃刀)向三师(工程师、会计师、医师)、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转移,行业结构分布日益多元化。海外华侨华人所组成的社团突破了地缘、血缘的限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推动与祖(籍)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也属于这一层次,且从业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以美国为例,1973年成立于芝加哥的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会员组织,也是全美图书馆与信息协会理事的成员,该协会下属七个分会,共有上千名会员,会员遍布北美各地,也有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会员[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外图书馆机构与人员交流日益密切,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逐渐走进国内图书馆业界、学界以及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的视野,近年来,他们广泛活跃于中外图书馆交流事业中并为之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一独特群体大多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专业人士,其历史与现状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1侨校图书馆的使命
侨校有高校、职校、中学、小学多个层次,本文主要论述华侨高等院校。我国涉侨高校主要有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宁波大学、五邑大学、集美大学和仰恩大学等,它们的创办和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侨校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较,既有与其他高校相类同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生来源、经费来源、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等方面[4]。暨南大学与华侨大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的两所华侨高等学府,其图书馆的主要功能除了收集整理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之外,同时肩负着保障侨校华侨华人研究重点学科建设,对华侨华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服务的重要使命,为此,两校均设立专门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华人中心)。
华人中心的文献收藏主要是记述与研究华侨华人的专题文献,其服务对象既面向本校师生,也面向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侨务工作者、归侨侨眷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群体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华侨华人研究的关注对象。海外发达国家对诸如图书馆之类的文化机构建设大都较为重视,特别是欧美国家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故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大多是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较高的人士,以美国为例,图书馆专业馆员必须是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以上的专门人才。近现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在居住国的图书馆专业管理、相关领域研究以及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相关历史资料与各类型学术成果。加强对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梳理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状况,将有助于总结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对居住国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从而增进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与祖(籍)国同行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外图书馆事业的共同进步,作为侨校图书馆,推动这一领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既是图书馆专业研究范围拓展的需求,也是侨校图书馆重要的使命之一,责无旁贷。
2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1 资料范围的界定与收集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音频、视频资源等,文种不限。由于华侨华人的广泛分布,决定了相关文献来源地的广泛性,此外,除了海外相关文献之外,国内对海外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也可收入本专题资料库中。由于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跨国移动、职业转换、著作重点的差异,在界定资料范围时将限定为移居海外相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的文献,其他文献不在本专题之列。以胡适相关资料收集为例:胡适1950开始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两年,1952年2月以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的名义在普林斯顿大学办了一个题为《十一世纪的中国印刷术》的书展,并亲自为书展编写目录、撰写介绍词。随后,胡适又在1952年3月7日出版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周刊》和1954年出版的《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志》发表了用英文撰写的TheGestorientalLibrary——TheEye100100Volumes(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收藏的10万册眼科等方面的书籍)及TheGestorientalatPrinceton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两篇文章,以上胡适相关文献均可收入本专题库[5]。
资料的收集渠道主要有:通过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OPAC)、各类型联合目录、纸质书目、文摘进行查找;查找相关档案馆、博物馆的目录;通过各类综述性文献、书评进行调研;查找各类报纸、期刊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调研;专家学者的采访调查等。此外,还应广泛与海外中文图书馆、东亚图书馆、专业学会协会、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以及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利用各类学术会议、交流访问、学习培训等机会搜集相关信息。根据文献采访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先进行文献的目录、摘要等简易信息编撰,再进一步收集原文献或采取复印、复制电子版等进行全文获取。由于相关资料涉及国家地区广泛,类型复杂多样,可选取重点国家、重点人物先行收集整理,以点带面、逐步完善,例如可以从北美、东南亚国家重点文献机构入手逐步展开。在进行人工收集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吸引和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在线注册登记。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历史资料的收集,也不能忽视当代资料的现实意义;既要重视实体纸质文献资源的收集,也应加强虚拟电子资源的建设,两者均不可偏废。
2.2 资源库建设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资源库拟分为实体文献库与虚拟文献库两大块。
实体文献库建设主要是对纸质的图书、报刊资料等文献的分类、编目与排架展示,建立专门的实体空间供读者阅览利用。一方面,文献可统一按照馆藏采取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编目;另一方面,可按人物拼音字顺进行集中排架展示。从而将人物所有相关文献集中于一处以便查阅,特别是对在图书馆事业以及中外图书馆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人士的相关文献进行单独列架、突出展示。例如对裘开明、钱存训、陈钦智、李华伟等大家可考虑设立专门的架位,收集与展示其丰富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以及相关研究报道[6]。
虚拟文献库是指建立书目、摘要、全文等相关数据库,可分为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频几大子库分别建设,数据库可实现人物名称、文献题名、作者、时期、主题、国家和地区、分类号和全文检索。虚拟文献库较实体文献库更为容易创建,且检索利用便利,应考虑优先建设。
2.3 专题网站与交流平台创建
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专题网站,及时报道和宣传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动态信息、国内华侨华人文献工作与研究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沟通及时便利的优点,创建网络论坛、BBS等网上交流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与国内同行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搭建虚拟空间。此外,还可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设立专门的微信、微博等移动交流群和APP(侨图通),充分调研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实际需求,在信息互通、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合作等方面建立即时沟通渠道。例如中国侨联创办的侨联通APP,以海外华侨华人的需求为导向,分为资讯、应急、电话和侨友几大类,为海外侨胞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服务与沟通平台[7]。
3相关建议与措施
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资源库建设也不例外。加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铭记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人先贤的丰功伟绩,提供教学科研文献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立足当代,推动中外图书馆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国家战略作出贡献。因此,在建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源库的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与利用馆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与开发。
3.1 完善国家智库体系建设
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与象征,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中有许多是有影响力的著名学者,这一群体也应被纳入我国智库体系。海外华侨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建设将为该专业智库建设奠定基础,为我国引进相关高端人才提供线索指南,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专家相比于其他外籍专家在文化与语言上有着先天优势,图书馆专家智库体系的完善将有利于国内机构人才引进,引导相关专家建言献策,促进国内图书馆快速吸收与消化国外先进经验,从而提升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此,文献机构应仔细研究国家智库建设要求以便进行标准化建设,积极联络政府、企事业单位,致力于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人才引荐工作。
3.2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报告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库不仅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同时也收集整理当代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最新动态信息。为此,文献机构应充分挖掘与分析其中对现实有用信息与数据,定期组织本机构人员或为其他专家学者提供便利撰写各类专题咨询报告,为政府外交、侨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法规,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推动侨务工作更加细化、深入地开展。
3.3 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研究中心
整合海内外图书馆界、华侨华人研究等多方力量,设立“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研究中心”,以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为研究对象,加强对其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的研究,创立报道性、学术性刊物,举办相关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广泛联系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邀请专家学者回国讲学、开办培训班传授先进管理经验。以研究中心为媒介,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回国交流架设桥梁平台,也为国内图书馆员和专家学者了解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便利。继而,笔者提出建立“海外中国图书馆学”的倡议,其研究对象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与海外中国文献,主要研究内容为: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比较分析,海外中国文献流布及管理,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海外中国文献与中国的关系与交流,海外中国文献收藏机构、专业学会协会、专业期刊、专家学者等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3.4 促进交流与合作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侨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加强与海外文献机构以及华侨华人图书馆员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的主体可以是人员、文献机构、学会协会之间,形式可以是人员互访、会议研讨、课题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等,国内侨校图书馆之间也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此外,作为侨校图书馆华人中心,应发动海外校董、侨生众多的天然优势,加强与海外中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华人社团资料中心等机构的联系,以此促进自身的华侨华人研究资源的建设与扩大对外影响。
海外华侨华人图书馆员专题资料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投入的人力物力、馆舍空间、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到长远发展,又要考虑到现实可操作性,特别是要争取到图书馆与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结合申请相关科研课题和图书馆资源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规划与稳步建设。
参考文献:
[1] 裘援平.现在海外华侨华人有6000多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EB/OL].http://gb.cri.cn/42071/2014/03/05/107s4450353.htm,2014-03-05.
[2] 王辉耀,苗绿.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14.
[3] 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启动2011—2012年“拥抱变革”计划[J].新世纪图书馆.2011,(11):62.
[4] 刘人怀.突出侨校特色 推进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1,(19):23-25.
[5] 张喜梅.胡适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04,(5):53-55.
[6] 王华.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捐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14-19.
[7] 袁沅.“智慧侨联”托起“网上侨胞之家”[N].团结报,2015-08-01(02).
(责任编辑:曹高峰)
Data Collection and Study on the Thematic Inform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Librarians
WANG Hua, QING Yuzhen
(Jinan University Library,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Overseas Chinese librarian is one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to strengthen data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ies’ library. After database construction, special website and exchange platform, library should incorporate the database into the national think tank system, make departments for th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establish the research center of overseas Chinese.
Key words:librarian; overseas Chinese; thematic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2-0063-03
作者简介:王华,男,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