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斌
厘清创客教育的四大重要特征
王寿斌
创客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016年7月14日下午,新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到清华大学调研,在例行听取学校整体情况汇报、参观调研校史馆之后,陈部长特地来到位于李兆基科技大楼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中心iCenter创客空间,实地调研清华创客在“创客空间”的创新成果。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部长陈宝生调研清华、北大是预料之中的事,而在上任不到半月的首站调研中,就对创新教育和创客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倒未必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陈部长此举无疑对广大创新教育工作者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最近几年,创新教育在我国受到史无前例的追捧和鼓励。我国发出创业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3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强调要“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此后,创新创业成了时代风潮。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同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正式公布。随后,中央层面又相继出台20多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热潮。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给从事创新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一枚“定心丸”,再次吹响科技强国的新号角。
2015年,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创客教育元年。2015年元旦刚过,李克强总理就来到位于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为国内创客添了一把火!沉寂了多年的“创客”一下成为热门词语。同年全国两会期间,“创客”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又到访创客空间,总理成了“最牛的创客”。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及创客概念。此后,创客教育又被写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是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创客开始流行,创客文化逐渐盛行,创客教育越来越畅行。青岛中小学创客联盟、温州中学创客联盟、全国中小学创客联盟、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全国教师创客联盟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让创客教育逐步升温。这些联盟将企业的创客产品引入校园,将许多校园创客的案例进行传播和推广。各种全国级别的论坛、大会、比赛相继出现。蓬勃发展的形势激发各地政府纷纷出资鼓励学校设立校园“创客空间”。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很多专门服务于“创客空间”的企业应时而生,进一步加速了创客教育的发展。
然而,就在创客教育风起云涌、风生水起之时,2016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黄蔚撰写的《创客教育不能“大跃进”》,在梳理我国创客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冷思考”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全国各地都在提创客教育,各种电子设备的厂商从推销设备的角度,推动纯设备使用的所谓创客教育,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创客教育,也不知道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去开展真正的创客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厘清创客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据笔者分析,创客教育至少有四大特征:
一是学习载体依托“项目”。基于对“做中学”“玩中学”“项目化教学”的认可,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信息像潮水、变化快如飞的世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压倒一切的能力,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在纷繁的事件中发现和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强的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渐进过程,创客教育借助完成“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客教育的教与学,都必须以相应的项目为载体,项目可以来自教师的引导或已有案例的启发,也可以来自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想。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也并非一定要做“成功”,关键是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因而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同样有利于日后走向成功。
二是学习过程关注“造物”。有人把“创客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师带着学生捣鼓科技发明,虽然并不科学、全面,但也不无道理。相比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创客教育更加注重能力培养。众所周知,传承理论知识主要依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而培养能力则更需要动手实践。因此,创客教育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练习“造物”,而不是纸上谈兵,只看不做、只说不做。这种“造物”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物件,而是从无到有地创造,是不断克服困难地实现和完善。“造物”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是单纯为了获得一纸专利证书,更是为了通过根据自己的设想造出实物,来培养实践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养成思考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三是学习目标崇尚“分享”。“创客空间”里有一块专门的区域,配置了桌椅、电脑、投影、白板等会议必备用品,其目的就是为了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研讨活动,以讨论问题、分享心得、发布成果、结交“创友”。所有这些功能,均可用“分享”来概括。百度百科中关于“创客”一词的解释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以追求美好生活。所以,“创客”不仅对缔造创新产品有狂热追求,而且对无私分享、成就他人、造福人类有崇高认知。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对不同的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
四是学习领域引导“跨界”。对于“创客教育”的“跨界”,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众所周知,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而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涉及机械、电子、美术、艺术、计算机等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是自然发生的。这种基于项目学习和造物学习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拓展,绝非专攻某一专业,或是倡导“宽基础+活模块”所能实现。
诚然,厘清创客教育的基本特征,并非笔者撰写本文的旨归。统一认识,是为了摒弃浮躁,正确对待。只有优先、切实解决了师资、资金、空间、文化等基本问题,我国创客教育才能早日步入正轨,并顺利踏上快车道。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G717
C
1005-6009(2016)47-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