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明
教育实证研究的地位与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5年年会综述
●周 明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5年年会的主题是“实证研究在教育理论刊物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会代表听取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解读”和“基于实证的上海教育科研”的专题报告,围绕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类型、操作、利弊、挑战与展望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教育理论刊物今后如何引导实证研究充分交换了意见。
教育;实证研究;理论刊物;分会;会议综述
2015年10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主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年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年会主题是“实证研究在教育理论刊物中的地位和价值”。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教育科学》主编傅维利,副理事长张肇丰、鲍东明,秘书长王毓珣,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心主任胡纯,以及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教育理论刊物的代表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张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基于实证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10月28日上午,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PISA上海项目秘书长陆璟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作了题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解读”的学术报告。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组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学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框架,并形成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上海采用写实记录法,并开发了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采用整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整体评价,要求学生通过例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本人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具体突出表现。其次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个方面的分项评价。每方面内容都明确了评价内容的基本内涵指向,并侧重介绍通过哪些活动与行为记录来反映评价内容。例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反映学生的创新思维、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体验经历等,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
(二)基于实证的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主编汤林春在“基于实证的上海教育科研”专题报告中,介绍了上海教育科研具有实证研究的基因,始终把实证研究作为一种范式。上海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创期,九十年代的发展期,1995年上海教科院成立,标志着上海教育科研进入完善期。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市级项目为主体,教育决策咨询、中小幼教师研究为“两翼”,教育学术机构与民间组织研究为补充的研究格局。近年来,在大规模的教育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在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华东师大等高校的合作研究方面,在提高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品质方面,注重实证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下,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科研的主流:一是基于证据的决策咨询,以大数据为手段,重视量化技术,寻找因素关联与事物背后的规律,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的科学服务。二是基于项目的改革创新,以项目为抓手,行政部门、专业部门和一线学校合作,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教育改革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产生较大影响的“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等。此外,汤林春还指出了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一为不重视因素关联,即只有现象的描述,缺乏现象背后的相关分析。二为只有数字的罗列,缺乏对应结果分析。三为不遵循研究规范,即研究方法使用不规范及成果研究表述不规范。四为研
究过程不完整,即有领域,无假设;重立项、轻实施;多经验,少验证;只结题,不推广等。
围绕会议主题,与会代表针对实证研究的价值、操作、质疑以及办刊处理实证研究类稿件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一)实证研究的价值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编董泽芳,一方面,评价本次年会主题鲜明,顺应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变革的诉求。另一方面,点明目前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注重规范研究,而忽视了实证研究,教育理论刊物应该承担这一重要使命:加强对实证研究的引导、推广。
《开放教育研究》编辑李学书认为,目前大数据比较流行,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或称微时代、小时代,即碎片化时代。时代发展逐渐把实证研究推向了前沿。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注意走专业化的道路,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翻转课堂、慕课、大数据、云服务等选题较为关注。教育理论刊物走专业化道路,必须要有实证的基础,研究过程要科学合理。
《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执行主编王灿明介绍,当下实证研究的文章存在两少:一是实证研究文章的引用率和下载率明显少于理论思考文章。二是实证研究文章太少。其实,实证研究不仅为政府重视,为高层次的理论人才重视,也为国外研究者推崇。因此,未来教育研究走向之一就是注重实证研究。例如,有的学者长期关注西部的儿童问题及贫困教育的问题,并把实证研究结果公开发表。该成果不仅影响了当地教育决策,而且逐渐解决了当地的教育问题。
《数学教育学报》编辑张楠基于“两少”及原因,阐述了实证研究的必要性。这表现为:一是在国际教育会议上难见内地学者身影。例如,2015年国际教育大会,中国参会学者多数来自港澳台,内地学者非常少。二是国际知名教育理论刊物上也较少见到内地学者发表的文章。除了语言、文化隔阂等原因外,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地的教育研究成果属于经验型的,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缺少信效度良好的研究工具以及客观的实证数据来支撑研究结果。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应该重视平衡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分量,对实证研究加以引导,不断促进国内外实证研究接轨,让国外学者听到内地学者的声音、见到内地学者的文章。
(二)实证研究的操作
《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涛介绍,杂志定位于学术性、理论性的综合性教育刊物,非常重视实证类的文章,不管是量性研究、质性研究,还是行动研究。只要主题明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准确,结论有新意,每期都会发表实证类文章。但在编辑、审稿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符合条件的实证研究文章,数量不多,今后将加强实证研究的宣传、引导。
《教育学术月刊》副主编肖第郁表示,杂志自改刊以来,基本以实证研究为主体,尤其从2013年开始,定位于实证导向、学理基础、专业视角、全球视野。编辑部在论文的筛选过程中,基于事实判断优先于价值判断的标准,很少发表纯思辨性的文章,鼓励规范的定量研究和不同学科视角的质性研究,努力打造以实证研究为主体的教育专业理论刊物,对区域教育研究风气和范式的转换,起到一定的风向标作用。
《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林再峰,介绍了在与台湾联合举办“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中的发现:家庭教育在内地是一个很浅的研究领域,但台湾学者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对方递交的文章几乎都是实证研究。例如,关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外籍新娘在台湾生活的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使用的就是质性研究,调查与访谈兼顾,强调客观性。后来在与对方沟通中了解到:大部分台湾学者都有美国留学的学科背景,而内地学者过分重视思辨研究,实证研究成果较少。基于此,其杂志开辟一个实证研究栏目,每期刊登三四篇文章,推广实证研究成果。
(三)实证研究的质疑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编董泽芳不仅重视实证研究,而且特别指出实证研究很难、很苦,要想得到真实的数据,只有亲自参加,现场监督、指导,否则得到的数据就不一定真实可靠,有的数据甚至存在猜测成分。例如,有些大学公布的调查数据就不可信,从国家相关部门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完全可靠。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千万不能陷入为实证而实证的误区。
《开放教育研究》编辑李学书赞同部分学者观点,即目前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写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因为缺乏实证的研究过程。此外,他还对一些实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此,作为一名编辑必须清楚实证研究存在哪些弊端,力求发表的实证研究成果真实、可靠、有效、客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王川不赞同实证研究全面占据教育刊物,一是因为实证研究仅仅是众多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个,不是教育研究领域的全部。二是因为教育学的学科分支很多,如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教育史等等,实证研究不是唯一。三是因为各刊物办刊方向不一样,侧重点不同,主编的欣赏视角不一致,不能把实证研究
一刀切,应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此外,要搞实证研究,还取决于刊物的编辑包括主编、作者以及读者是否已经做好了专业准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赵志伟在长期的审稿中发现,许多实证研究文章在数据真实性、内容逻辑性、结论新颖性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还不太成熟,还有部分学者对研究结果采取不严肃的态度,因此对实证研究文章必须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但通过本次年会,学者们对实证研究最新发展状态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再加上学者的职业道德,实证研究文章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天地,而且肯定也会得到编辑的认同和更多的关注。
《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林再峰谈到了编发稿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一是有时很难判断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如部分作者有预设的结果,不能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及研究结论的价值。二是部分实证研究选题具有心理学化倾向,需要各教育理论刊物加以引导。三是目前实证研究的稿源少,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不多。四是编辑的知识储备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更新不太匹配。五是有些量化方法的应用造成论文篇幅过长,杂志编辑也很难取舍。
(一)实证研究的挑战
《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执行主编王灿明认为,目前教育理论刊物遇到许多挑战,如教育研究者实证研究水平不太高、各期刊收到的实证研究文章少以及编辑对实证研究文章的数据难以判断真伪等。因此,各位主编应该勇于迎接这些挑战,开创实证研究专栏,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小专题、小样本,引导作者慢慢去做实证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谭颖芳针对大数据对教育理论刊物的挑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指出教育理论期刊必须主动迎接大数据的挑战。拥有接纳大数据的风度与姿态,强化大数据意识、用大数据说话、用大数据思维;给予大数据以人性的温度,去熔化一些数据,去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设定大数据的教育限度,如树立学术规范,拥有学术道德及甄别数据的真实性;加快大数据的研究进度,如探讨大数据对于实证研究的影响因素。此外,加快教育期刊数字化的进度,促进作者、编者、读者三方积极互动。
《教育革新》总编齐志勇建议换位思考实证研究,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引起政府的重视,实证研究才能走好。例如,把多媒体与杂志更紧密结合起来,可把杂志做成手机上的 “鸡汤”,且有针对性的 “鸡汤”,吸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如《读者》之所以经久不衰,社会不同群体都喜欢阅读,原因在于该杂志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二)实证研究的展望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编董泽芳提出其办刊宗旨:立足国情,结合教育实际,瞄准理论前沿,服务教育研究。其刊物依托学科、学术研究中心及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及许多教育界知名人士支持,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刊特色:关注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积极推进鲜活的教育实践经验;坚持国际化的学术视野;鼓励多角度的研究方法,既注重理论,也不忽略实证,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并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赵志伟认为,目前教育理论刊物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数字化、专业化及集约化,坚信互联网将会改造教育理论刊物,也会改造教育理论刊物的作者及读者,希望各刊尽快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傅维利理事长在充分肯定了上海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坚持实证研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基础上,谈了他对我国当前教育实证研究的看法:
1.实证研究的主要类型。实证研究大致可分几类:一是厘清现实教育状态的实证研究。如农村学校定点合校之后,如何判断学生的辍学率,只能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及其相关的数据分析能够导致有针对性的教育决策。二是考察历史事实的实证研究,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历史特征。三是以判断不同教育行为优劣为目的实证研究。如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将会改善教师、学校与家长的教育行为。
2.实证研究的发展动态。总的看法是,全国实证研究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发展的态势良好,这就需要各教育理论刊物进行大力引导与推进,使作者能够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阐述清晰的研究过程,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
3.实证研究的评价标准。即能否真实地反映教育现状;能否深刻地揭示造成某种教育现状的内在原因;能否对改变教育现状产生积极的影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上海历史名校浦东中学。《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徐士强介绍了该校的历史及特色项目,倪瑞明校长做《由抗战中的浦东中学说起》专题报告,介绍了学校将“寻找浦东中学校友”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教改经验,并引导参观了浦东中学校史陈列馆。这些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责任编辑:刘君玲)
周 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