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争艳(巴彦淖尔市民族歌舞剧团巴彦淖尔015000)
论戏曲乐队的演奏及指挥功能
张争艳
(巴彦淖尔市民族歌舞剧团巴彦淖尔015000)
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不同,语言差异而衍生出的地方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各剧种独有的音乐伴奏,形成了每个剧种的鲜明特色,人们仅以听觉,便可准确分辨。
在传统戏曲中,音乐唱腔较为程序化,且演奏员人数较少,在演奏时一般由司鼓带起带落,因此在传统戏曲乐队中,司鼓实际上起着乐队总指挥的作用。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戏曲音乐、唱腔无论从形式、表现力以及演奏员人数上、乐器种类和数量等方面都得以拓展和丰富,那种仅仅由司鼓带起带落是很难完成音乐表现任务的,因此,设立乐队指挥就非常必要。
在排练一部即将演出的剧目前,指挥需先对乐谱进行深度了解,不但要了解剧情,还要熟悉剧中人物的唱腔,对乐曲的句式、力度的平衡必须了如指掌。换句话说,一定要先准确掌握这部剧的风格,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以及如何将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动人的旋律。自2006年以来,我院先后演出了三部大型现代戏,乐队配置为混合乐队。三个剧目,剧情不同,音乐表现也不同。如何使音乐更好地为表现剧情服务,我拿到总谱后,对着剧本反复研读,准确把握人物的音乐形象,力求从音乐上再现人物特征。通过和演员反复练唱、代唱,准确地掌握了音乐的特征和音乐的戏剧性,从而完成了整部剧的演出,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熟悉并掌握戏曲音乐唱腔的音乐结构、节奏规律和音乐特征。各地方戏曲音乐都有其特点,指挥要熟悉整体音乐结构,转承启合,要为剧情服务。2012年我院演出的大型现代戏《月照金河套》,整体音乐极具戏剧性,有板腔体的特征,但它不是固定的形式。这种具有戏剧风格的音乐创作,要根据剧情、人物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作为指挥,要娴熟掌握音乐的变化,该抒情的,决不急躁;该爆发的,决不拖沓,准确地掌握音乐结构,对演好一部剧至关重要。乐队指挥要全面掌握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乐队的指挥也是对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
指挥的功能还在于透过每个演奏员把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的乐音形象,这就不仅仅是操作指挥棒和手势好坏问题。用指挥棒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学会,但交流互动却是难上加难。指挥必须深入挖掘每个演奏员的潜能,争取能将他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并能控制每个声部的音色、音量,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作为指挥,必须熟练地向全体演奏员通过手势做出明晰精确并使其信服的提示,还必须对作品细节与整体结构交代的一清二楚,激发每个演奏员的激情能量,要给予他们发挥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使其在表现力上更具有灵活性,更能释放激情。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轻重缓急,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乐队指挥的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谱的准备,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标注,并形成自己的处理模式。第二阶段是排练的准备,乐队指挥要根据乐队的情况、作品的难易程度制定排练计划。第三阶段是排练阶段,这是指挥工作的中心,分为抄谱、个别练习、集体试奏、分声部练习、合排、连排、细排等步骤。一个指挥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这个阶段完成。一部剧目在台上演出100分钟左右,但在台下却要花费数十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排练。排练的过程就是指挥向乐队传达他对作品理解的过程,是乐队按照指挥的理解练习的过程。通过细致反复的排练,指挥的想法被乐队理解并实现,才能在台上表现出来,并达到最佳效果。
指挥不仅亲自领导一部剧目的演出全过程,而且还决定全部剧目的速度和节奏,戏剧性的转折,抒情性的特点,力度的起伏和发展,重唱、合唱和乐队的平衡等。当一部剧演出时,导演已经坐在观众席里,而指挥还必须聚精会神、分毫不差地统筹台上、台下、乐池、台后,甚至指导灯光效果的起止、大幕在音乐中的起落等。2013年,我院的《月照金河套》在内蒙古西部区巡演时,共演出了十场,每场演出的时差不超过30秒。能娴熟的掌握音乐剧情节奏,这是作为戏剧指挥完成一部戏剧演出的最高任务。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制的。
作为一名指挥,要具备渊博的音乐知识,熟悉各种乐器的功能特点,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以内心的听觉,去体会乐曲的各种感情和内容,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首先在自己脑中变成活的形象。一个优秀的指挥家,不仅可以造就一个乐队,同时可以造就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对于演奏员和指挥,音乐谱子都是一样的,但强弱、快慢等表达上的差别,谱子上写的并没那么完全,指挥有权力根据他的想法和理解来表现。同一部作品被不同指挥演绎出来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不同的,这根源于音乐作品的抽象性。剧本小说再怎么样也是有情节的,音乐连故事都没有,纯粹是一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如何表达?表达成什么样?谱子上就没有了,这就全看指挥了。有人说指挥就是在做那些谱子上没有的工作,这话是有道理的。艺术需要情绪,这不是写下来就行的。那么指挥最崇高的义务就是理解作品意图,把该意图转变为乐队的音响,从而创造出一个有活力的整体,这就是音乐的整体效果。通过乐队指挥对音乐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指挥,使各种乐器演奏形成富有生命力的音乐演出整体。形象地说,指挥是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他是音乐作品表达的决策者;乐队是指挥的一面镜子,指挥在台上总是背对着观众的,他的想法要通过乐队这面镜子照给观众。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乐队,指挥都应该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做到了如指掌。就是说,精确地判断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以及如何将乐谱上的音符转化成动人的旋律,指挥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全身,把音乐的全部激情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从而带动整个乐队。另外,在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方面,不是所有指挥都具备这种能力。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稳,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一部音乐作品的效果、风格,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掌握在指挥手里。也许你会问,有乐谱在,大家看着谱子演奏就行了,要指挥做什么?那我也要问,电影有剧本,大家照着剧本演就行了,要导演干什么?一样的道理,艺术作品不是数学公式,写在纸上的永远不是全部,它需要人的理解和表达。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戏曲音乐、唱腔,无论从格式、表现力以及演奏员人数、乐器种类和数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丰富。而指挥在提升戏曲艺术的整体质量和感染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