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涵
小论“好不X”结构语义构成
◎吴梦涵
现代汉语中的“好不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同一种形式可以表达出肯定和否定两种意义,而且这种表义的正确性还需要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本文在吸收前者的研究基础上,试图从其他角度出发来说明这类结构的语义及用法,如从词汇角度和语用角度去分析和探源,旨在对这一格式有更清晰的认识。
好不X 语义分析 语义探源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今天被领导批了,心里好不开心。”“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心里好不开心啊!”根据语意我们知道,第一个“好不”表否定,第二个表肯定。那么“好不”到底表示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简要分析。
不管X为何词性,“好不X”的语义都存在表肯定、否定、肯否皆可的现象。
如:“期末了,他竟然买通了老师得了一份答案,这世道好不公平啊!”
别看他舅舅在“衙门”里“当差”,他若是犯错了,照样“严办”,他舅舅是个铁面无私,好不公平的人!
根据上述例子可知,“好不”词组在表肯定时,凝结成一个部分共同修饰X(好不X=好X);表否定时,“不”发挥了否定副词的作用修饰X,“好”作为副词只表示程度加深(好不X=不X);肯否皆可的时候,“不”的使用游离在“好”与X之间,X是关键,若“不X”结合紧密则表否,若“好不”结合紧密就表肯,当然语句的正确表意跟具体的语境、语调重音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态度等有关。
(一)跟X有关
按词语的性质分类,词可以分成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不+贬义词”是否定形式,表非否定,如“不野蛮”,前再加一个“好”表程度,变成“好不野蛮”,在表达中,这个贬义词的语义经历了“贬义→非贬义→加强非贬义”的状态,由于在交谈中人们的思维转变达不到这样迅速的程度,久而久之,词组又回归到了贬义词的语义上来,变成“好不+贬义词”表贬义,“好不”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修饰后面的词语,“好不野蛮=好野蛮”。同样,X是褒义词词时,“好不X”表褒义,如壮观,“好不壮观=好壮观”。就是说,当X是贬义词或褒义词时,“好不”表肯定。
中性词和褒义词里有一小类词表示道义,我们且称它为“道义词”,它是表现人们具体行为的标准,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的词,如公平、通情达理、自爱、坚强等;还有一类词表示对结果的美好期望,如安全、热爱生活等。这两类词在加上“不”后词义由褒至贬,再加上一个副词强调,词组意就发生了变化,过程如:褒义→贬义→加强贬义。如“好不安全=不安全”。当X是以上这两种词的时候,“好不”表否定。
词语的划分没有严格明确的界限,故有的褒义词既属于表肯定的情况又属于表否定的情况,举“幸福”为例:“她过得好不幸福,吃穿用度样样需要操心,30岁都已经满头白发了”;“看着照片上的你笑得那么开心,笑容那么灿烂,就知道你好不幸福呢!”
(二)跟表达方式有关
1.礼貌原则。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不好行为时通常说得委婉含蓄,好的方面说得充分具体,目的是不伤感情。所以我们在想要表达一个人不好时,出于礼貌原则,往往用它对应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委婉表达,如这个人“不道德”。否定褒义词隐含着贬义,但否定贬义词隐含的却是在褒贬义中间的中性词,这正好也解释了上文中“好不”表肯定时词组出现变化的原因。生活中,否定褒义词用的比否定贬义词多,久而久之,前者的“不”成了表否定的词,后者的“不”成了句法上的否定词,表肯定。
2.反语现象。反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能是“好不”用法的来源之一。反语有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现象不常见,我们不会在想要表示一个人聪明的时候用反语“你真笨”来表达。人们在表示诸如“蛮横、热闹”这类的肯定意义时会用它的否定形式来表达,于是就成了“好不+X”表肯定。久而久之,“不”逐渐虚化,没有了意义,“好不”就组合到一起。
(三)跟“好”有关
道义词可以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很团结”,同样“好”也可以用来修饰这类词,变成“好团结”,我们发现,“好”加这类词时多了表示讥讽的意味,这种差别的产生跟词语的语体色彩有关,“很”是书面色彩,“好”通常是口语色彩,当X是道义词时,“好”和“很”的使用差别就会很大,因为存在语义极差的关系。
本篇论文结合具体实例,从“好不X”结构的语义表达出发,探究了其语义表达的根源,得出“好不”的用法既可表肯定义也可表否定义,造成这种用法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跟“好”这个词性有关,二是跟X有关,三是跟我们的表达方式有关,即中国人的礼貌原则和口语使用中的反语现象。
[1]刘晓文.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邹立志.“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6.
[3]张海涛.近代汉语“好不X”格式研究[D].桂林:广西民族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吴梦涵,女,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