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琴
引同伴互助之水 浇校本教研之花
——关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袁凤琴
教师彼此之间心理相容、互助共进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镇江市学府路小学立足校情,不断探索优化校本教研的途径,提出了让“同伴互助”助力教师发展的策略,努力让教师坚实地、愉悦地、自觉地在教育实践的大道上行进。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教师发展
在长期的校本教研实践中,我校秉承“养正”校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为基点,突出交流、合作、共进的理念,坚持“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积极营造“同伴互助”的氛围,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
我校实行的“同伴互助”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更有利于发挥教研组内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优势。在促进团队成员快速成长的同时,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我校在营造“同伴互助”氛围时须做到以下3项工作:
1.正确认识“同伴互助”的意义。学校利用教工大会,对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不仅让教师认识到“同伴互助”是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基本内涵和重要职责,更是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集体备课时,行政领导带头参与其中,让教师认识到全组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来体验“同伴”角色,发挥“互助”作用,共享同伴互助成果。
2.创设“同伴互助”的环境。每学年初,学校工会都会同教导处一起给教师“牵线搭桥”,让教师们自愿组成互助小组,签订协议,并倡导将“同伴互助”的工作方式和要求渗透到各项工作中,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体验“同伴互助”。
通过结队互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开展“聊天式”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探讨,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
3.树“同伴互助”的先进典型。总结典型案例可以起到经验启示和榜样激励的双重作用,这在校本研修的初期显得特别重要。我校重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让他们成为全体教师效仿的榜样。
在教学管理中,我真切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魅力所在,教师之间协助关系的形成是教师发展的关键。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后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在交流与沟通中,教师可以获得新理念、新思想,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中,我校重视抓好以下3项主要工作:
1.沙龙会谈,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沙龙活动正在不断完善,成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交流形式。
在组织沙龙活动前,学校应特别注意营造氛围,给教师创设良好环境,加强组织管理,邀请专家进行科学指导。工作中,我校运用大组活动沙龙和小组活动沙龙相结合,专题性的沙龙和非专题性的沙龙相结合,面对面的沙龙和网络上的沙龙相结合,校内的沙龙和校外的沙龙相结合,教师间的沙龙和教师与家长的沙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并对教研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
2.一课多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课多研”是围绕“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三个环节来开展的。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同伴之间进行评课,取长补短,提出措施,共同提高;在反思同伴建议的基础上,这名教师再次整合、实践,其他教师再次听课、评课。“一课多研”是以提高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以听课、评课为主要途径,把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作为重要内容,浓厚了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专家引领,注入“源头活水”,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专家引领是指教师将专业领域和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直接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达成共识。在专业引领方面,我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按计划聘请专家走进校园,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疑惑。一线教师分享成长经历,特级教师进行上课、说课,教研员开展教学点评……通过专家走进校园参与教研组活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丰富了“同伴互助”的内涵,拓展了“同伴互助”的空间。
随着“同伴互助”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校逐步完善评价机制,明确考评规则,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推进“同伴互助”过程评价,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年级学科组成员聚在一起开展集体备课,教研组长按计划组织组员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有一课一研讨、单元集体备课、疑难问题讨论、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和主讲教师。学校将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情况作为优秀“养正团队”评比的内容之一,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2.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开学初,教导处根据不同学科,聘请骨干教师任学科组组长,分别列出承担研讨课的教师、授课内容、时间。语数英研讨活动的次数相对较多,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由教导处统一安排,采取向全校教师集中展示的形式,凡进行公开教学的教师均得到相应绩效奖励。每一位听课者都是评委,都要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执教者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科组长组织评议,教师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增智慧,长才干,强教艺。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晋升职务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教师参加教学展示活动的依据所在。
3.建立拔尖人才引领制度。我校重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由工会牵头,为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牵线搭桥”,让他们“结对”同行,互助共进。学校将“师徒结对”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优秀团队评比的条件之一,同时也作为教师评比市、区级拔尖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伴互助”式教研深受教师的拥护和支持,在骨干力量的带领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它有效激励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巨大资源,是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专业成长方式的途径,学校应精心开发,科学运用,不断壮大“同伴互助”的潜在力量,让校本教研工作行之有效。
4.建立优秀“养正团队”评比制度。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同伴互助”的热情,我校建立了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自我提升的评价办法,在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增设针对教研组、备课组的评价。对教研组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考核,把整个年级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评价,激励教师互助共进,鼓励团队协作,奖励优秀团队。我校出台了《优秀“养正团队”评比细则》,各个教研组都不甘落后,积极将本组教研工作做好,形成了“赛跑”争先的势头。
G451.2
B
1005-6009(2016)57-0032-02
袁凤琴,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小学(江苏镇江,212014)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