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来提炼教学经验?——两位地理教师的案例研究

2016-04-14 09:18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地理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库伯纪录片经验

项 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教师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来提炼教学经验?——两位地理教师的案例研究

项 熙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自“教师即反思者——对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见《地理教学》2015年23期)一文刊登以来,杂志社陆续收到一线教师的反馈,老师们认同反思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但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更有资深的老师提出,教师反思需要从对一个教学事件的描述上升到对一类教学问题的归纳总结,而完成这样的过程离不开专家的引导和同行之间的探讨交流。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获得成长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师的反思过程和专业成长具有指导作用,值得研究与借鉴。库伯认为经验转化为知识,要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阶段,其中观察分析和抽象的重新概括是难点与重点。结合库伯的经验学习模式,本期特邀广东省特级教师肖金花和贵州的王乾维老师撰写了“作者后记”,通过分享他们在写作中完善反思的过程,来探讨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历程。

肖金花老师以“帮助学生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建构对地理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反思目标,探究了初中生的地理迷思概念。考虑到迷思概念的复杂性,她在第一轮改稿中补充了教学、作业(如学生手绘地图、地理小制作)中显现出来的迷思概念,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

迷思概念是地理教育研究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前沿研究议题,因此,肖老师在第二轮改稿中尝试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整理成研究报告。她首先将检测迷思概念的方法进行梳理,然后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即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框架下,从知识的建构过程,对看似毫无规律的“迷思概念”现象进行追根朔源,这样的联系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的转变,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代表着教师教育理解的升华。

王乾维老师以“在课堂中更加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为目标,反思如何将纪录片引入课堂,辅助水资源一课的学习。在第一轮改稿中,他在“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这样做的效果怎样?”、“有没有推广价值?”等问题的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选择纪录片片段的思路、导学案问题的设计目的、视频片段与题目设计之间的逻辑联系等。

在第二轮改稿中,王老师概括了纪录片这种教学媒体的特色以及使用纪录片对于传统课堂的补充作用。他认为,纪录片还原了地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窥见校外世界的“猫眼”;结合教学目标和纪录片特点设计的导学案,不仅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提炼出纪录片作为教学工具促进地理学习的机制,即学生可以模仿纪录片中专家学者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升自身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完成库伯经验学习模式中观察分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学设计是否与自己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一致,课堂教学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导致种种教育表象的原因,从而诊断出教学中遇到难题的根源所在。重新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理解教学问题,即教师在教育理论的辅助下,通过借助他人的知识和经验,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现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学习心理学领域,除了库伯的经验学习理论,还有其他的学习模式可供参考,但是无论教师采用哪一种学习模式,都需要一种框架来引导自己提炼教学经验,完成自我反思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与见解以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库伯纪录片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两支钢笔
纪录片之页
经验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站在他人角度 走进人物内心
站在他人角度 走进人物内心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