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 郇 琦
巧选切入点,润物细无声
——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巧妙切入
江苏省淮阴中学 郇 琦
新课标强调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中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而要实现深入对话的目标,选准解读的切入点非常关键。找准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品味、咀嚼,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感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巧妙切入,点亮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题目是每一篇文章的眼睛,是其中的点睛之笔。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可以明确文本的写作对象,可以说题目是文本中心的体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的题目入手,窥斑见豹,准确把握文本的关键性内容,直达文本的核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解读文本。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语言精练,篇幅不长但是情节曲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郑国面临秦晋的围困,危机重重,而烛之武临危受命,终于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秦伯,使之撤兵,解决了郑国危机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品味文本中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从品味题目入手,教师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分析这篇课文的题目,找到里面的关键词,同时说一说通过这个字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大家的分析,一致认为“退”是关键词,以“烛之武”的个人力量对抗强大的“秦师”,可以想象这个人物必然是一个智勇双全、不计个人得失的义士。这样,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对烛之武形成了第一印象。之后,教师从这点切入:“烛之武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山?又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他的语言有何精妙之处?”这个问题直达文本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题目入手,抓住文本的关键词,从而掌握文本的关键性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直达文本的核心,从而深入理解文本,这是帮助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句,这是理解一篇文章内容的重要途径。在解读文本中,抓住文本的中心句切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中心句切入,可以让整个课堂思路清晰,有助于学生的系统化思考,让学生轻松抓住文本的重点,获得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课文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总结出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十思”,这就是文本中的关键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十思”为突破点设计问题:“在文本中‘十思’具体指什么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学生讨论探究,最终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具体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首先学生思考重点段落,也就是关于“十思”的段落,然后根据课下的注释仔细理解这十条建议的具体内涵;之后,分析唐太宗和魏征交往的例子,体会什么是“十思”,理解如果真正做到了“十思”,会给国家的治理带来什么好处呢?最后,回到文章的开头,体会一下提出“十思”的原因。进行到这,学生基本掌握了文本的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的进一步解读,于是要求学生谈一谈在我们的现在的社会,“十思”还有它的现实意义吗?它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这样实现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
文本中的中心句,或者是关键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抓住文本的中心句切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掌握文本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深入解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文本的中心句为突破,条分缕析,解决教学目标中设置的重难点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有些细小的环节看似是作者的不经意的一笔,实际上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细微之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体会细致入微的表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佳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在文本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处的描写。经过学生的仔细阅读,找出来很多细节描写的地方。例如在文本中,作者描绘雨后的韭菜,写到“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在写到果子的时候还特别说“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等等。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到文本中流露出来的喜爱北平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巧妙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文本中的句子,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之后的练笔中强化学生的体验,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体会了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而且体会到细致入微的描写的巧妙。可见,抓住细节描写切入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