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生态乡村”背景下创新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4-14 02:13陆夏铭
大众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广西职业

韦 玮 陆夏铭 杨 青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背景下创新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韦 玮 陆夏铭 杨 青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文章以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为宗旨,分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从培养目标市场化、课程设置能力本位化、实践教学系统化、建立能力主导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保障与支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索。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创新;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是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的一项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广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对当前国家保护环境政策的重要响应,体现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方面的高度重视,将给广西环境保护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行业、企业今后对环境保护人才需求的增长。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开设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依托交通行业优势,历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当前广西区域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政府大力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背景下,对环保技术人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必须根据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专业发展动态,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这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及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特色没有凸显

大多数院校的环境类专业都是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形式到内容均具有很浓的传统色彩,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基本上是在原专业所设课程基础上适当增减内容,维持以理论为中心的传统 “老三段”模式。这种拼盘模式导致专业母系痕迹很深,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无法凸显。

1.2 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应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属于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岗位或岗位群来制定[1]。但在实际当中,许多高职环境类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明确,或者定位明确,培养方案却按照培养学科型或学术性人才制定。

1.3 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虽然高职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进展,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依然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依然以课程、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大多还延续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团队建设基本还处于“象牙塔”模式,结构与能力均较为单一。这样的情况往往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弱,难以获得用人企业认可的后果。

1.4 与就业需求脱节,学生择业困难

目前存在高职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这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是不相适应的。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偏重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的特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如本科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在就业市场上则处于尴尬的境地。

2 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 是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行的一项政府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活动的推进扩大了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力度,对环保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可以考虑从“双导向”的角度出发,即“需求导向”与“资源导向”结合:“需求导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的职业岗位群,“资源导向”是以现有资源为导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针对岗位能力设置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原则,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主线,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支撑,以产学研结合为根本途径的“双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3.1 培养目标市场化

培养目标市场化,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就制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这一背景下,目前广西市场上最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环保设备使用和维护等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环境保护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将其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3.2 课程设置能力本位化

课程设置是构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方向。在优化课程设置上应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分析入手,建议采用“职业岗位(群)要求→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够用的基础课→必要的公共课[1]。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2]。

3.2.1 基础教育段

基础教育段为三年制教学中的前一年半时间,由通识课程模块、工程基础模块等构成,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实用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教育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具备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教育段打下基础。

3.2.2 专业教育段

专业教育段为三年制教学中的后一年半时间,由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构成,构建基于环保行业工作流程课程系统,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公路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保设备及应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公路环境保护工程》、《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环境评价课程设计实训》、《毕业综合训练》、《专业顶岗实习》等课程。专业教育段的教学内容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满足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的需求。

3.3 实践教学系统化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技能培养训练应系统化。

(1)首先应重视基础性实践教学。如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属于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验侧重于让学生训练实验基本技术和一些基本方法,由于缺乏课程之间的相对整合,有时候会出现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因此,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重新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销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其次需加大认识性实践教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水、气、声、渣的监测分析与治理,如何利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实现污水/空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等?这些可以通过认识性实践教学来实现,安排学生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城市垃圾处理厂等单位进行见习,让他们理解专业知识,熟悉基本操作技能,并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3)再次应强化应用性实践教学。水质、废气、噪声、固废监测与分析是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也是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使用,应通过应用性实践教学来培奍。在教学中,应强化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去南湖进行水质监测与采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得出结论等。(4)最后,还应适当增设自主性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开放实验(训)室,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的要求到实验(训)室进行自主性或自助式实验。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用于创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建立能力主导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方式上,可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对《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应尽可能减少课堂讲授比重,采用训练为主的“强化训练式”;而对于专业主干课,《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应实行大课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式”,另外,在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中积极探索工艺参数小试+仿真实训+岗位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参数测试,利用仿真系统进行典型处理工艺的全过程调试,进行岗位现场的实际操作[3],实现“教、学、做”合一,构建完整的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技能。

(2)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目标,抓好教材的配套建设,并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发建设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引入企业工程案例、工程管理措施、作业流程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内容。同时在原有工艺案例基础上,细化资源库中分岗位职能的开发和应用,如水环境监测岗、废气监测岗、环境评价岗等,使学生不仅从工艺上能利用案例教学资源,还能从具体岗位中应用各案例教学资源[3]。

3.5 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技能提升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4],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院在设置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与广西正高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建筑材料检测等教学工场,创造真实的现场环境,将企业的工作环境、先进技术尽可能多的搬到教学过程中,构建互动式课堂,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服务企业意识。另一方面,还需依托学院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大力建设满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的活动开展地点,考虑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并建设集学生毕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

3.6 保障与支持体系

3.6.1 “双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如分期分批地派遣至企业进行实习或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聘请行家里手以专兼职教师的形势担当专业课或实训课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6.2 教学质量反馈与监督

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质量问卷等方式开展学评教的工作,联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等方式,通过反馈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加强学术性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

4 结论

在当前政府大力推行“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为广西的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1] 李志伟,崔力拓.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1-14.

[2] 徐友辉,漆明龙.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98-101.

[3] 张之浩,陈娇,赵甘林,等.“双导向”视域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构建创新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94-97.

[4] 杨伟球,杨岭,王晖,等.高职院校培养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31-132.

"Beautiful Guangxi, ecological village" backgrou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The to service the "beautiful Guangxi,ecological rural" for the purpose,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existenc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hought of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scheme, from training target market, curriculum ability stand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the dominant mode of teach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vocational skills to enhance and protect and support system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explore.

Beautiful Guangxi; ecological villag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mode

C96

A

1008-1151(2016)01-0100-03

2015-12-12

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创新环境专业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韦玮(1981-),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广西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职业写作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我爱的职业
广西尼的呀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