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靖妹
仿写是一种常见的练笔形式,是让学生由读发展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可以让儿童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显然,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抓住文本中经典的语句、精彩的语段、精巧的构思进行仿写,从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一、模仿课文片段,进行适当练笔
1. 仿句式特点,巧妙性练笔
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课文要细细品读时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惟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蕴涵,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这样看来,认真琢磨词句,感受词语的生动性,品味句子的感染力,是仿写的根本。
如《白杨》一文中爸爸说的一番话,就是通过两组关联词,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这里可进行小练笔设计: 写上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这位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一学生这样写:“哪儿最荒芜,哪儿就是他们的家,祖国的建设者们造大桥、建铁路。不管寒风刺骨,不管烈日炎炎,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建设着。是他们,带走了贫瘠,留下了繁荣。”另一学生这样写:“解放军叔叔真伟大。哪儿需要他,他就到哪儿去。不管气候环境多么恶劣,不管自然条件多么艰苦,他们总是默默地驻守在祖国边疆。”
这样的仿写练笔既让学生学会了用关联词写话的方法,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祖国建设者的崇敬之情,使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升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学习和掌握鲜活的语言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句式,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笔。
2. 仿段落结构,创造性练笔
除了课文的句式特点外,还可以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祖父的园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我”,在这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那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其中课文有一自然段细致描写了园子里许多生命在自由自在地生长,文笔特别清新,采用“愿意……,就……”的句式,这样的句式特点和语言特色,特别富有情感美和语言美。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仿照文中的段落结构,如果你是园子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蜜蜂……请展开充分的想象,抒写出你内心的快乐和自由之情。在这样创造性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感受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文字魅力所在,领会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升了习作水平。
二、模仿课文整体,进行有效练笔
1. 仿写作方法,触发性练笔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钓鱼的启示》一文,是先分后总结构,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说明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结构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还有《珍珠鸟》等类似课文。作为教师,都可以布置学生动起笔来仿写,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
在第十册的教材中,也有这样的课文,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前三自然段分别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阿妈妮、小金花和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开头志愿军用满怀真情的口吻,恳求朝鲜人民的代表然后讲述送别的情景,继而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内心感情,用反问的方式作结。在教学了《再见了,亲人》前三段后,可以启发学生:“送别志愿军的不仅仅是这三人,如果你是朝鲜阿妈妮、小金花、大嫂她们中的一员,你想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仿照这三段的结构写一写,并恰当地运用过渡性语言。”学生在熟悉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变换人物角色进行仿写,这样 “法”练与“情”练相结合,就把学习语言能力、培养语感与提高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2. 仿描写手法,具体性练笔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的材料应该紧扣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例如:在学生的阅读中,我发现了《童年的发现》中关于“梦中飞行”写得生动形象,在教读文本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材内容,学习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以《我做了一个奇妙的梦》为题进行小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学生写:到月球上遨游,嫦娥姑娘送我一颗能医治百病的仙丹;有学生写下了出现在眼前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也有的学生梦想自己成为无所不能的拯救未来的大英雄……孩子们正处在多梦的七彩世界里,有效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不仅仅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文本中作者的表现手法,去体验他们的快乐之梦。
这样一来,通过仿写练笔,学生的构思自然就挥洒自如,文思如泉涌。当然,仿写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仿写练笔,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