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江 李葆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学习方式,但是,操作起来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老师的引领与训练。
一、建设好合作学习小组
也许有人以为,小组建设不是很容易吗?把几个学生自然划分在一起不就行了吗?可是这样自然形成的小组,人员的搭配往往不尽合理,很难形成真正的互帮互学,所以有步骤地操作与训练很有必要。
第一步:综合分组
针对大班额的特点,设定为前后6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时,单数排学生转过来,两排学生即形成一个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性别、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对前后座六个孩子进行均衡搭配,使各组的组员实力基本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学习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作调整。
第二步:命名及任务分工
小组分好后,对每个小组的孩子进行编号,设立岗位,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两名,组内的职务最初由老师设置,每组1号同学为组长,2、4号同学为副组长、5号同学为记录员、3、6号同学为发言人。在一段时间内,组内的岗位不进行轮换,让孩子们清楚明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在熟悉岗位和职责后,组内的岗位进行每两周一次的轮换。最后,小组合作给自己的组起个名字。“草莓组”“天天向上组”“快乐百分组”等不一而足,组名让小组成员有了集体归属感。
第三步:规范合作礼仪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制订合作礼仪很重要。可以对合作礼仪作如下规定:①合作学习时听从组长安排。②倾听别人发言,中途不插嘴;③说话声音要小,组内成员听见即可;④发言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保障每一个人的说话权利;⑤合作完毕后举手或拍掌示意。
第四步:教给合作方法
一是训练小组长。对于小学生而言,喜欢负责,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示范。每一节课教师有计划、有目地的深入到一到两个小组,亲自在小组内担任小组长做好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分配任务并组织组员学习。一般情况下,培训一个小组长需要2~4节课左右的时间。二是教给合作方法。小组讨论开始之初,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有一段“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在形成基本思路后再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即针对问题,先思考再有序发言,再补充自己的意见。轮流读文或读词时按成员编号进行轮流,并给出准确的指令,如全文有12个自然段,会让每个成员朗读2个自然段,提高合作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合理分工。此外,为了便于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还特别加强了对于学生记录能力的培养,提供给学生一些记录用的表格,标上需要填写的重要信息的项目名称,避免学生遗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逐步让学生学会按信息的重要程度分辨、筛选信息,学会记录讨论的过程要点。
方法的获得、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通过课堂评价进行反馈、纠正、引领。一般来说,4~8周,学生能比较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第五步:多向评价,促进班级小组文化建设
(1)“捆绑式”评价。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为了让整个班级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育才二小)邬江班上尝试采用“捆绑式”评价的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小组评价还要突破课堂成绩评价的局限,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纪律、学校活动参与等方面分类评价,在培养团队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育才二小邬江老师制订了班级的评价细目表(见附表),所有个人的评价,最终指向的是小组的荣誉。
(2)评价覆盖合作全过程。教师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学习礼仪好、参与度高、有实效的小组进行集体表扬,小组学习的评价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且在不同的合作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尽应有所侧重。如:小组合作初期,要多关注些全员参与,合作礼仪;合作过程中可能多关注些合作体验、交流内容,合作基本成型时则更多地关注合作的技能,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在全组评价的同时,也对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比如:谁能用正确的方法向其他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等等。让学生感到虽然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老师仍在时时刻刻关注着我。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
第一,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
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效。如在预习检测环节,老师会提出以下三个要求:①拿出预习单,轮读词语,互听互纠。②组员按序号轮读课文,互听互评。③都读好了,击掌三次并坐好。
第二,设置有价值的合作学习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学习任务才行。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时,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内容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给出如下任务:①默读2、3自然段,画出最能让你感受生命力量的地方。②小组交流你所画记的句子,并说说从哪些关键处可以体会到这种力量。这个问题开放,有思考空间。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活动:对比读诗歌。要求学生把《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对比着读一读,结合预习单中读过的《古诗赏析》,小组讨论,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之处。记录员在学习单上记录下关键词。这样的问题比较有难度,学生要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更需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
第三,动动脑、动动笔、动动手、动动嘴
在合作学习中,不能只让学生想,还要动动笔写写,动动手摆摆,动动嘴说说。为了提高“说”的质量,可以规范句式:如“请同学们看到第……自然段的……句子,我们发现……”“我们认为……,因为课文中提到……”“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等。更重要的是要设置一些能让孩子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让孩子写一写、摆一摆、贴一贴,避免纯口头讨论老师难以跟踪、指导的情况。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时,古诗的意思已放在预习单中,那么学生是否理解了呢?课中检测预习的合作环节,就安排“诗句诗意碰碰碰”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在诗句后面贴诗意。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清游记顺序时,就安排小组合作画出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说说课文内容。既动手又动嘴,不用老师多说,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已经印到了学生脑海。
实践表明,只要操作得法,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的。在大班额中也能让学生全体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者单位:邬 江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李葆春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