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养情 以美育人

2016-04-13 18:29郑泽如
教育家 2016年39期
关键词:陶艺美育思路

文/郑泽如

以陶养情 以美育人

文/郑泽如

在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公旦,就开始以“制礼作乐”来治理国家,教化百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奠定了中国美育的基础。将德、智、体、美融于一体,以审美的教育形式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我们构建“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教育之路背景

20世纪90年代,檀传宝教授提出欣赏型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是指通过对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情境、德育形式等进行立美建构,呈现道德之美、德育之美、师表之美和德育对象本身品格之美,引起并维持德育对象对道德和德育的主动欣赏,以逐步提升其道德境界和道德生活品质的过程。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研究“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广东省广州市第109中学在全国率先实施“以美育人”教育模式,他们秉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品、学、艺兼优,并从“挖掘内容美,方法手段美,师生合作美,课内外结合美,教师自身美”的角度,建构“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侯海凌老师撰写的论文《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对中学生品德形成的意义》,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余盛敏老师撰写的论文《德育与美育融合的行动研究——以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实践为例》,安徽师范大学张绪庚老师和赵平老师撰写的论文《以美育人,建和谐心灵——当前德育工作新思考》,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德育”和“美育”结合的方法,以及以“美育”促“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些观点和学说都为“以美育人”的大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教育之路的必要性分析

“以美育人”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美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中学教育的关注点,美学教育也是新世纪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育”是学校发展的创新与实践结晶广东省广州市晓园中学于1998年开始“美与创造”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以开展“美育”德育教育作为提升学校教育的切入点,并初步形成了美育的思路。2005年,学校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丰富了陶艺、环境教育、科技、书法等特色项目。近年来,学校提炼出了“以陶怡情,以美育德”的独具陶艺特色的德育模式,于2014年成功申报成为海珠区义务教育阶段“陶美教育”特色学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形成了“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办学思路;并于2015年成功申报成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陶养教育”特色学校,这正是对学校“美与创造”办学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以美育人”是学校办学的思路办学思路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具体方式,学校开创的“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思路,实现了通过“以陶养情”培育学生“美”的思想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人格,实现了陶艺与德育的完美结合。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目的以及意义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目的中共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要求在教育实践中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育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晓园中学在结合自身具备美术教育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样的陶艺活动,遵循“陶艺——以陶养情——美术——美育——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思路,形成了本校的“陶养教育”教学特色。通过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促进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打造中学教育的特色文化品牌。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特色教育的意义“以陶养情”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中小学推广陶艺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美育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质,因材施教,寓教于陶,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和完善“美与创造”的教育之路,将陶艺作为美育的一个有效的切入口,通过“以陶养情”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本校“美与创造”教学思路,推动学校特色教育的不断发展。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思路探索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吸取国内外以美育人的先进思想和经验教训。问卷调查法:在进行研究之前,先对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学生感兴趣的陶艺课程和陶艺活动。观察记录法:在研究期间,对师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陶艺活动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调整下阶段研究。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具体分析,对活动经验和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教育体系构建首先,学校要在总结和梳理我国中学教育“美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德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以此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更清晰地发展。晓园中学开展的“以陶怡情,以美育德——建构陶艺特色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于2012年在广州市海珠区“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中成功立项,并于2014年11月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先后成功申报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德育课题“以陶怡情,以美育人的校本行动研究”、海珠区“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课堂审美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学校重新梳理一训三风,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建构了“思美——悟美——立美”的陶艺特色德育模式和“四美三导”课堂教学模式,并围绕这一模式,进行了相关的课程开发和教材配置,形成了浓郁的陶养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打造“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校园氛围。学校通过打造以陶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精神文化,推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提炼陶养教育的主要元素,选择体现陶艺特色项目的视觉文化载体,融入环境文化建设;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保障特色创建的顺利实施。

最后,建设“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在进行“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特色教育体系构建时,建立了一套系统性、可行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编制了一套完整的教材。晓园中学专门开发了陶艺校本教材,将陶艺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两节的陶艺课正式编入日常课表。为了进一步推动“美育”教育课程体系的落实,学校还配备了完善的陶艺制作室,展览室配置了0.3立方米的智能电窑和炼泥机,保证了孩子们积极参加陶艺创作和交流以及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开展。陶艺课堂充分地拓展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使“美育”的创新教育理念得真正实现。

晓园中学在结合学校自身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陶养特色学校发展中“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特色办学之路进行了规划和研究,并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学校希望能以此研究来为“推动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创新思路,同时给我国广大中小学美育教育思路的探索和创新提供有力借鉴。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晓园中学)

猜你喜欢
陶艺美育思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不同思路解答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疯狂”的陶艺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学陶艺
做陶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