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甫
以说促写,说写并进
文/王建甫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费时低效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作文课前,教师苦思冥想精心设计,力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课堂上反复讲解启发,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生拼硬凑,照抄照搬现象屡见不鲜。课后教师精心批改,字斟句酌下评语。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索然无味。据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种教师越讲越困惑、学生越写越怕写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作文的讲解常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知识结构等实际;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讲解中迅速获得实用的写作信息;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讲评常是针对上次作文存在的问题,而由于时间、环境和作文题目的变化,学生的关注点早已不在。
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关于“写”和“说”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表现也不同,有的同学不仅怕“写”,而且还怕“说”;也有的同学能“说”不能写,或能“写”不能“说”。学校立足学生说写能力发展的基础,提出“以说促写,说写并进”,其目的就是使“说”和“写”有机结合,达到说写能力同步提高,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的费时低效及说写脱节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中学语文追求的目的,“听、读”属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说、写”属于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
“说、写”这种思维活动起始于语言表达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展于认知基础上的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活动,或表象的联合、分解、整合、创造的形象直感思维活动,结果以思想认识、形象、意念的信息方式存储于心理深层。因此“说、写”时,需要将心理深层自己理解而不能用来交际的内部语言转换成以声波或文字为载体的能被别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
“说”或“写”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同“听、读”紧密结合。“说”与“听”总是相伴,说者要通过监听自己的话来获得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此外,“说写”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更多的是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总之,“说”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写”能力的发展,“写”能力的发展,使说的能力更强。
“以说促写,说写并进”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着眼于提升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实验原则如下:
全体性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每一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要积极创设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主观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客观信息,形成思维成果。
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渐进性原则 “说、写”训练较之“听、读”训练难度更大,要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激励性原则 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保护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在激励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积累素材,建立资料 以日记为载体,着力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坚持记录日常阅读精华,把日常阅读中自己认为精彩的文段及名言、警句、成语等记录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出阅读体会。
设置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语言环境,设置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具体有:语文课前5分钟设置“演讲擂台”,以“我的座右铭”或“我说成语故事”为话题,学生轮流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之中,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设置“信息发布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说的话题,可以说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军事及身边所发生的新鲜事,对国内外的时事评述、分析等,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和搜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和设置情景编故事等。
课堂教学说写训练结合 根据语文课教学内容和进程,组织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或就课文中的人物、观点说自己的看法、体会,或展开想象为课文设置新的开头、结尾或某一细节的展开等。
在练习“说”的同时,注重“写”的训练,开展“说-写-说”的作文教学。组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将构思的作文腹稿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说,学生可以说自己的审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作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评改作文并记录评改意见,相互交流。
建立督促激励机制 教师对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评价多以激励、表扬为主。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由学生组成小组打分,记入各学习小组,定期评出优胜集体并予以奖励。另外,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情况、次数、质量等与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按比例计入期末语文学习总成绩,并将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记录书面通知学生家长。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中学语文追求的目的,“听、读”属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说、写”属于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学会了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和做阅读精华摘抄,将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记录了有真情实感、丰富而鲜活的语言材料。在作文时,将这些材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解决了作文无材可取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文章内容的雷同俗套,在文章中使丰富多彩的生活个性逐步地凸显出来。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说写结合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由不愿说、不善说,逐渐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的发言。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交流了思想,交流了情感体验,交流了写法,甚至交流了词语、句式、布局、谋篇等。在交流中获得了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丰富了生活经验,开阔了视野。并能及时地将获得的新知识、启示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取得了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
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通过“说、写”训练,为学生创设了语言表达的实践平台。学生通过不断的参与实践,从同学那里实实在在地学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会了尝试着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敛聚等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与此同时,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了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对写作充满自信,逐步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提高教师点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说”解决了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地作现场点评,将之前作文批改中才能发现的一些问题,解决在学生下笔成文之前,既保持了学生作文构思的鲜明个性,保护了学生创造意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说促写,说写并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些能力包括:博采众长补己之短的能力、组织语言造句成篇的能力、逆向思维出奇制胜的能力、收集积累信息提炼概括形成独到观点的能力、多维想象求创新的能力、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等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